美國總統拜登提議的1.9兆美元「美國紓困方案」規模是不是太大?會不會引燃通膨?這正是美國兩大經濟學泰斗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與克魯曼(Paul Krugman)12日辯論的主題。
桑默斯曾擔任美國財長、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以及哈佛大學教長等職,克魯曼是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兩人都是知名度極高、言辭犀利的中間偏左派重量級經濟學家,使12日這場由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者Markus Brunnermeier主持的視訊會議辯論備受矚目。
之前,桑默斯投書華盛頓郵報,發表「拜登刺激宏圖固然可佩,卻也帶來一些大風險」一文;克魯曼則在紐時專欄以「拜登大舉支出正是美國所需」一文,為這套巨額方案辯護。
兩人接著在12日線上視訊辯論中各自陳述己見,以下是彭博資訊報導整理出的辯論重點:
●桑默斯提出四點:
1) 1.9兆美元方案「極大」,支出總額遠大於估計的「產出缺口」,即實際產值比潛在產值短少的部分;
2)「遠遠超出」協助新冠肺炎疫情受害者所需的紓困支出;
3) 可能冒著觸發通膨的風險——如果紓困方案果真擦槍走火引起通膨竄升,聯準會(Fed)可能不得不提高利率抑制通膨,不經意造成經濟衰退;
4)紓困方案的龐大支出若投入長期基礎建設,會是更好的用途。
●克魯曼則重申在紐時專欄所言:拜登的方案應視為「紓困」,而非「刺激」。從「天災紓困」或「抗疫如作戰」角度來看,救災、打戰需要花多少就該花多少,不會先斟酌「產出缺口多大」再衡量應投入多少支出。
克魯曼接著把拜登計畫分成三大部分,逐一檢視:
1)公共服務支出,例如聯邦協助為國民施打疫苗、使學校安全復課;這部分支出絕對合情合理;2)金援失業者和州與地方政府,也有正當理由;3)包括發給許多民眾1400美元現金,由於許多人並非疫情受災戶,這部分支出引來「未花在刀口上」的質疑。克魯曼同意,這部分並非最「不可或缺」的支出,但卻是民意支持最強的項目,有助於讓整套方案能在國會過關。
克魯曼也指出,這套方案應該不會「過度刺激」經濟、引燃通膨,因為從去年春季「新冠病毒援助、紓困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的經驗觀之,民眾領到1400美元紓困金後,會把其中一大部分存起來,而不是馬上花掉。一旦疫情平息,州和地方政府也會把過剩的援助款存入應急基金。
針對桑默斯主張支出用在基礎建設會更好,克魯曼認為拜登政府兩者都必須做,但事有輕重緩急,此刻應先著重疫情紓困,待2022年起再開始展開需長期投入的基礎建設投資。
克魯曼也提到,萬一通膨復熾,聯準會(Fed)大可收緊貨幣政策。(延伸閱讀:
克魯曼:抗疫等同作戰!三理由反駁通膨疑懼)
●各抒已見後,桑默斯和克魯曼對彼此的論點提出下列反駁:
桑默斯質疑克魯曼:不信Fed能「微調」利率以抵銷過度財政刺激,同時還能避免經濟陷入衰退;他也不認為大部分紓困金會慢慢花用,GameStop投機狂熱即顯示一些散戶拿紓困錢炒作股票,況且疫情結束將引爆消費支出;年輕一代經濟學者誤以為通膨不會再度成為麻煩,「可能犯了錯誤」,通膨風險須小心應對;宜採取小規模、謹慎的步驟,除非有說服力強大的理由,才投入別的事,他估計拜登1.9兆美元計畫中,將近1兆美元是無關緊要的「空氣」支出。
克魯曼回應:像GameStop這類事件,「泡沫時時發生」,但為預防泡沫而調整貨幣政策,通常並不明智;1.9兆美元計畫若能順利通過並發揮立竿見影效用,將博得民意支持,這將減少拜登政府後續支出計畫通關的政治阻力;儘管通膨可能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但此刻觀之,通膨預期大幅升高的風險不大。
總之,兩位重量級經濟學家對拜登紓困方案的觀點有「局部共識」,主要歧見點在於方案的規模、以及引發通膨麻煩的風險。克魯曼認為桑默斯「過度擔憂」通膨問題,可能判斷「錯誤」,但承認自己也「不確定」是否就是如此,一切就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