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1-22 10:53

星河動力CEO劉百奇 陸版馬斯克

從2014年大陸民營航太興起,在這個行業經歷六年打滾,星河動力終於拿到入軌發射的門票,公司CEO劉百奇認為,大家不要著急去當中國版的馬斯克,重要的還是踏踏實實解決產業上的問題。
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11月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天啟11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首次發射任務,也是大陸民營商業火箭首次成功進入500公里的軌道,具有里程碑意義。

星河動力成立於2018年2月的民營火箭公司,定位在低成本商業火箭發射。

劉百奇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儀器光電學院,2008年拿到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三年,研究飛行器的導航系統。2011年調至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後,轉而從事火箭導彈總體設計和航太領域發展戰略研究,擔任航太火箭總體技術專家。

2014年11月,由於官方下發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航太基礎設施建設,大陸商業航太開始破冰。

當時,劉百奇身邊有不少同事跳槽到民營航太企業,不過,他本人更希望先想清楚航太和商業符不符合?能否拿到核心利潤這些問題。直到2018年2月,他與夏東坤等合夥人搞清楚發展目標、市場需求、技術路徑和融資環節,才下海創業。

從2018年成立,到今年交出第一張成績單,儘管星河動力首飛成功,但劉百奇認為,一個火箭公司一年打一發兩發,這不叫火箭公司,這叫試驗公司。做火箭的目的是給衛星提供發射服務,服務必須是大量可複製的。所有火箭公司只有具備穩定的入軌發射能力,才能開始談真正的競爭,這也真正到了民營火箭見分曉的時刻。

有些企業啟動了科創板上市輔導,上市前期的資金已經入場。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外加大力宣導硬科技的發展氛圍,劉百奇明顯感到行業越來越熱鬧。

劉百奇判斷,如果說2018年是大陸商業航太爆發的元年,今年是加速發展,那麼2022年將出現分化,到那時若還不能形成持續穩定的發射能力,就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往下講故事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