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dfg789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1-20 09:36
螞蟻上不了市 五個QA看懂這一局
螞蟻集團IPO緊急喊卡,顯示出創新與監管拔河,可能為產業帶來巨大變革。
1、發生了什麼事?
螞蟻集團創辦人馬雲10月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批評全球金融監管遏制創新,將巴塞爾協議喻為「老年人俱樂部」,並把中國大陸的銀行稱為「當鋪」,喊話希望監管包容創新。發言引發議論,官媒接連發文批判。
大陸10月底召開的國務院金穩委專題會議,也釋出將加強監管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的信號。人行等四部委11月2日約談馬雲及螞蟻高層主管;隨後,螞蟻在滬港兩地的上市宣告暫緩。證監會說,監管約談和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的變化,可能對螞蟻集團業務結構和獲利模式產生重大影響,暫緩上市是對投資人和市場負責任的做法。
2、IPO暫停後,「緊箍咒」連發?
北京當局擔心金融科技業者經營金融業務,卻沒有符合與金融機構相同的資本和槓桿率,可能加劇金融風險擴散,破壞金融系統穩定。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強調,支持合理創新。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所有金融活動須統一監管。
監管部門通知螞蟻,須達到新規的資本要求,才能恢復辦理IPO。監管部門還要求金融機構,須審慎開展與螞蟻的聯合貸款業務。
3、螞蟻何去何從?
貸款業務現為螞蟻集團最大收入來源,根據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公司的微貸科技平台今年前六個月營收約人民幣286億元,年增率高達59%左右,占集團總營收近40%。截至今年6月底的12個月期間,消費信貸用戶約5億人;截至6月底平台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逾人民幣1.7兆元。
這些借貸業務目前只有2%體現在螞蟻的資產負債表上,新規要求,單筆網路小額貸款的聯合貸款中,小貸公司的出資比率不得低於30%;Bernstein推估,螞蟻小貸的資本金額因此必須從目前約人民幣350億元增加至1040億元。
4、金融科技業的新挑戰有哪些?
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峰說,北京後續會對金融科技公司的資本充足率、流動性、風險、資產負債等提出要求。
京東、騰訊、百度、網易、蘇寧等網路公司也都擁有小貸牌照,他們亦須補充資金、全面整改。據大陸媒體報導,騰訊旗下深圳財付通小額貸款公司在11月4日已將註冊資本由人民幣10億元增加至25億元。監管機關同時也在緊盯金融科技公司的手續費是否高於傳統銀行。
5、誰將受益?
大陸傳統銀行在與螞蟻爭取客戶時,一直處於劣勢,監管新規有望將金融科技公司拉回到和銀行一樣的起跑線上。作為中國零售銀行領軍者的招商銀行,本月前半股價就反映此利多而大漲。金融消費者也將受益。王一峰認為,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趨嚴可以降低系統性風險,惠及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