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8-23 09:53
能源轉型兩大效益 業界叫好
政府大力推動能源轉型,離岸風電發展備受矚目,藉國產化要求,將可達到扶植本土離岸風電產業、今後扮演亞太地區離岸風電供應基地等兩大效益。
永冠指出,台中港鑄件新廠二年後完成,預計年產8萬至10萬噸鑄件,除國內市場,還做為供應亞太區風機供應鏈樞紐,並有能力外銷歐美市場,通常一支10 MW風機重達80公噸,借重港口搬運優勢,是發展離岸風電重要一環。
風機製造商的MHI Vestas已在台灣簽署多項本土供應合約,包含葉片、葉片材料、塔架、配電盤、輪轂鑄件、輪轂板、機艙底座鑄件、低電壓配電櫃、不斷電系統及功率轉換模組;就地採購具有降低成本、日後維修兩大經濟效益。
此外,MHI Vestas、CS Wind與金豐日前簽訂塔架採購協議,將台灣定位為新興亞太離岸風電產業中心。此採購協議涵蓋MHI Vestas在台灣所有專案的塔架供應,包含彰芳一期和二期、西島和中能風場。
同時,世紀鋼(9958)在台北港,中鋼在興達港興建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生產基地等,在建構海上風電群聚效應逐漸形成。業界表示,在英國商轉的一台10 MW海上風機造價約1100萬英鎊(約新台幣4.23億元);在海上風電蔚為趨勢,商機龐大,台灣具有地理位置便利性,今後進一步拓展亞太市場,也是業界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