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地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幽默搞笑   發佈於 2020-04-04 06:50

孝親費到底該怎麼給?參考兩種變通方式 作者:林帝佑

關於孝親費,到底該不該給?
什麼時候給?
又要給多少呢?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上述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曾經有讀者來問我相關的議題,而且還不只一位!所以,我想這些問題應該困擾很多人吧!
因為普遍華人傳統的想法,孩子長大獨立,開始工作之後就應該給予孝親費,但是,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多半都是出社會就背著數十萬元的就學貸款,成為負資產的社會新鮮人,然而,工作初期收入不高、不穩定,同時還要開始償還學貸,此時若遇上父母要求給予孝親費,到底要怎麼辦呢?
如果你碰到這樣的狀況,請試著和父母溝通看看!
請父母體諒學貸 可商量有獎金時多給!
事情是這樣的,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的理解是:父母那一代就學時,時常會碰到沒有錢就沒得念的狀況,所以不論學歷高低,他們畢業後不太會有負債的問題(當然還是有例外,可能借錢唸書等等)。但我們這代就略為不同了,有就學貸款的很多,我們這代的年輕人畢業後,基本上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好幾十萬元開始。
如果要自己租屋、付生活費、還學貸、給予孝親費,對一般收入的上班族而言確實非常辛苦,而且若都沒有存錢的預算,通常等到學貸還完都已經好幾年過去了,此時開始理財、投資,起步就會慢別人一截!
所以,不妨和父母溝通看看以下幾種變通方式:
每個月給予較少的孝親費,等到有獎金時再多給。
每個月不給孝親費,但有獎金時給多一點。
可以跟父母解釋要保留一些存款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想給,而是期許自己能開始累積資產,學習理財和投資,也許你可以每個月存下或投資3000元,同時讓父母知道你正在有計畫的累積資產,而不是毫無節制的亂花,為了讓他們安心,甚至也可把要儲蓄的部分交由父母保管(但不見得要他們打理)。
日後,等到學貸清償完畢,收入應會比初入社會時更穩定、更多,此時可把原本每月規畫用來還款的金額加入儲蓄,或是撥一部分當成孝親費,比如每個月原本要還6000元、孝親費3000元,此時可考慮把6000元全部轉為儲蓄,或多提撥2000元當成孝親費,也就是儲蓄4000元、孝親費增加變為5000元。
如果能把每月原本用來還款的金額全數存下,那麼資產累積的速度就能大幅提升;如果不行,那也沒關係,因為你早已開始存錢、打算未來了!千萬不能在學貸清償之後,把每個月的結餘都奢侈的花光,那這樣別說什麼孝親費了,你根本就是在找藉口不長大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