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hnlin_lion 發達公司顧問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8-03 18:08
33%亞太消費者擬提高儲蓄 台灣減少比例最高
經濟前景不明 33%亞太消費者擬提高儲蓄 台灣減少比例最高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2009 / 08 / 03 星期一 17:55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今 (3)日公佈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亞太區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儲蓄,有近 8成 (78%)的消費者將在未來 6個月內維持 (45%)或提高 (33%)他們的儲蓄額度;在台灣則有 6成以上 (61%)的消費者表示,將維持 (37%)或增加 (24%)儲蓄額度。在這當中,高達 7成(70%)的亞太區受訪者及近 8成(79%)的台灣受訪者表示,經濟前景不明是他們決定存更多的原因。
台灣受訪消費者當中, 24%表示會增加儲蓄額度, 37%維持儲蓄額度, 39%將會減少儲蓄。值得注意的是,近 4成 (39%)的台灣消費者預期減少儲蓄,是亞太區唯一一個決定減少儲蓄比例最高的國家。至於打算減少儲蓄的主要原因(可複選),包括了收入不足(79%)、通貨膨脹(72%)以及低利率/低投資報酬(55%)等個人無法控制或管理之外在因素。
這項調查結果同時也反映了日前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數字。根據主計處預估,今年「儲蓄率」降到25.53%,創8年來新低,而今年「投資率」降幅更大,為 16.34%,至少是12年來新低;兩者相減之後的「超額儲蓄率」升高到9.19%,創六年來新高,閒置資金則高達1兆1544億元。
單就台灣市場來看,相較於年長族群,年齡介於18到30歲的年輕消費者計畫增加儲蓄的比率較高(46%),其他預期將維持/增加儲蓄的年齡層按照比例高低依序為31到45歲(21%)、46到55歲(13%)及56歲以上(15%)。決定維持或增加儲蓄的族群當中,有高達79%的受訪者表示,經濟的不確定性讓他們決定存更多,以備不時之需;至於其他儲蓄的目的還包含了退休(60%)、投資(39%)和置產(39%)等。多數的台灣受訪者(23%)預期,在未來六個月內將1%-10%的收入用於儲蓄。
在參與調查的亞太區14個市場當中,有5個市場的大多數消費者傾向在未來六個月內進行更多儲蓄,其中越南以52%奪冠,緊接在後的依序是印度(47%)、紐西蘭 (46%)、菲律賓 (45%)及澳洲(43%);其他市場傾向進行更多儲蓄的人數比例分別為印尼(42%)、新加坡(34%)、泰國(31%)、台灣(24%)、香港 (24%)、馬來西亞(24%)、日本(19%)、南韓(18%)及中國(11%)。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70%)的亞太區消費者之所以計畫在未來六個月內維持或增加儲蓄金額,是為了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為未知的緊急支出作準備,其中以泰國(95%)消費者最重視未雨綢繆的儲蓄計劃;相反地,中國則僅有48%的消費者是為意外的緊急開支而儲蓄,為所有受調市場中比例最低。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亞太區首席經濟顧問王月魂表示:「儲蓄水準是一個重要指數,能看出消費者未來的消費模式。許多家庭會先存錢好讓他們能夠購買高單價的物品,這樣的儲蓄等同於未來的消費。然而,警戒性儲蓄有其性質上的不同之處─它代表的是總支出的淨扣除;人們因擔憂未來發展而將資金擱置不動。因此,在其他型態的儲蓄完全不影響消費支出的同時,警戒性儲蓄卻會在某些層面對消費支出造成衝擊。」
王月魂進一步說明:「我們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進行警戒性儲蓄的家庭比例增加了。雖然增加比例不多,我們仍看到向上的趨勢,這個結論將對亞太、中東暨非洲區的消費情形造成影響。」
除了因應緊急開支之外,亞太區消費者儲蓄的主要目的尚包含退休(49%)、投資(45%)及置產(36%);而台灣受訪者的儲蓄目的則大致呈現與亞太區相同的結論─退休(60%)、投資(39%)及置產(39%)。有趣的是,最不擔心經濟不景氣的中國消費者,其主要儲蓄目的前三項則分別為投資(55%)、購買消費性電子產品(53%)及置產(49%)。
萬事達卡這項調查是於今(2009)年3 月23日至4月18日期間,針對21個市場的9,211名受訪者進行,對消費者在未來 6個月內的儲蓄行為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這項調查本指數和報告不代表萬事達卡的財務表現。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