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r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4-01 15:36
國銀海外部位 風險大增
針對台灣銀行業的信用違約風險,三大信評機構一致認定,海外部位威脅程度已經超過傳統的房貸部位。
惠譽信評表示,台灣房市降溫有助於台灣銀行業信用風險得到控制,海外部位的風險反向持續上升,台灣銀行業的境外貸款占總融資部位,5年內激增2倍多,且風險大部份來自大陸,唯有靠銀行業更加擴大獲利能力及範圍,才得以克制不斷上揚的海外曝險。
惠譽信評的說法與穆迪、標普及其台灣子公司中華信評一致。三大信評機構今年第一季連續發出信評報告,標普、中華信評都指出,台灣銀行業的大陸曝險成長躍居全球最快,唯有兆豐銀般的大型國銀才有抵抗力,小型銀行的風險今年可能顯著上升。
中華信評分析師周怡華表示,台灣銀行業的整體獲利能力一直偏弱,即使絕大部分銀行業者的風險控管機制與資本能力,不過,銀行業對大陸有較高曝險部位,如果大陸經濟成長減緩的情況超過預估,業者授信成本可能增加12個基本點(bp)。
台灣金融市場激烈競爭,長期以來銀行獲利微薄,約在40~60bp間,一旦大陸曝險上升,將使本國銀行產生更高的額外成本。
周怡華指出,台灣銀行業如果對大陸有較高曝險部位,且風險管理措施不足,資產品質可能會因此受到壓力。
惠譽在最新亞太信評報告中指出,由於台灣的房地產市場正在降溫,台灣銀行業的信用風險正得到控制,加上財金部會總體審慎措施,央行寬鬆貨幣政策,讓系統性風險可能避開房產投機炒作的威脅,但銀行業原本部位較低的海外曝險卻正快速增長,推估其佔整體融資部位,自2009年間的8%,在明年會成長到19%。
面對這種快速上升風險,惠譽指出,如果銀行的盈利和損失吸收緩衝區不能同等增加,信用風險和營運的挑戰可能會跑輸海外曝險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