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yful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15 20:53
愛交筆友 馬莉麗自學5種語言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屏東市馬妞鬆餅店的馬莉麗交筆友自學5種語言,還創作寫詞「百合花」。
記者蕭雅娟/攝影
「交朋友學語言」,行動不便的印尼華僑馬莉麗,年輕時移居台灣,寫信交筆友,自學國、台、客、英、印等5種語言,曾一天收到100封筆友來信,她認為不該因身體受限就不學習,應該要更認真交朋友、看世界。
50多歲的馬莉麗是印尼華僑,母親是廣東梅縣人,父親是國際刑警會說42種語言,7歲時她隨著父母到印尼定居,客家話、英文、印尼話就是莉麗的母語。她笑說,自己一定有遺傳到好基因,到了新環境,就能快速適應環境,學習新語言。
莉麗17歲時,家中發生變故,搬到台北住,因小兒麻痺沒有上學,因此在家寫信,「交筆友學中文」,曾經一天內收到100封信件,父親常幫忙抱回信件,後來她到屏東動手術,愛上屏東氣候及喜歡原住民和客家人,決定定居屏東市,開始學習第五種語言-台語。
莉麗說,交筆友就會翻字典,想「搞懂」對方說什麼,「我一直想著,也許哪天有講德文、講法文的朋友…」因此,強迫自己學習,和各國朋友通信。她從基礎字母學起,再配合「聽歌」學語言,她笑說,音樂不會太硬太枯燥,歌手發音也標準,是重要的輔具。
妹妹馬姍姍說,姊姊行動不便,在家中學習比一般人更加專注認真,在家同樣得掃地、擦地,沒有特別待遇,更不會因肢體障礙而喪志,因此學會自立生活、主動學習。
莉麗鼓勵身障朋友,「思想不要設限,要勇於嘗試。」體驗世界。曾在一次住院期間,印尼籍看護解釋不清為什麼照顧者受傷,莉麗就幫忙翻譯,「因為跌倒了」,讓醫生知道,原來她會說印尼話;事後莉麗常協助翻譯,「要做X光及抽血等基本檢查」,就成為小幫手;2年前莉麗創作寫詞「百合花」,將1000張CD所得匿名捐給教會,快樂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