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9-03 07:51

福禍難測 鴻夏戀考驗多

福禍難測 鴻夏戀考驗多
經歷巨額虧損的日本Sharp,急需資金、夥伴來改善經營提升市場,因此在2011年出讓龜山G10面板廠股權46.5%給鴻海集團。2012年3月,鴻海旗下4家公司-鴻海精密、鴻準、富士康國際控股與Q-Run,分別以認股4.06%、0.65%、2.64%和2.53%的形式出資,再取得Sharp約10%新增資股權,成為Sharp最大股東。Sharp並將堺市G10工廠一半的經營權交給鴻海,而鴻海保證採購G10產線的50%的產品。
此過程中經歷了Sharp股價大跌與雙方重新議價的波折,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但鴻海究竟是低價淘到了寶,還是攬上了燙手山芋,相當耐人尋味。
高階面板供應足 鴻海高枕無憂
儘管鴻海是全球最大代工廠,但利潤率僅2%。Sharp是全球知名電子產品品牌商,導入Sharp品牌除了可提升利潤率,也有助於鴻海由代工廠向品牌廠拓展。
鴻海替Apple代工iPhone和iPad時,親眼見證了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爆發式增長,也在智慧型手機製造、原始設計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而Sharp品牌儘管在手機行業占有一席之地,但規模一直沒有做大,產品也比較單一。
外傳鴻海入股Sharp後,將利用Sharp品牌在大陸成立移動通信合資公司,推廣Sharp手機業務。若市場傳言成真,鴻海在與Sharp手機業務的合作中,將逐漸導入自己的設計和研發,為日後經營自有品牌積累經驗。
儘管鴻海出於維持現有的客戶關係,以及條件尚不成熟而公開表示,近期沒有自建品牌手機業務的計畫。但從長遠考量,出於對品牌價值和利潤的追求,以及自身技術和經驗的積累,鴻海有機會效仿宏達電,在代工利潤不斷下滑的市場環境下,向自有品牌手機廠商轉型。以鴻海的實力,屆時將成為手機市場強有力的競爭者。
此外,鴻海入股Sharp也讓鴻海獲得了Sharp的高性能面板。以往鴻海為Apple代工iPhone和iPad時,外購Samsung和LG等高階面板的成本較高。現在鴻海可通過關聯交易,以較低價格獲得Sharp一流的面板,有助於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由於Apple的產品都往配備高解析度面板發展,身為Apple最大代工廠的鴻海,若能取得穩定的高解析度面板供給,將有助於穩固Apple的代工訂單。Sharp不僅率先量產IGZO TFT面板,而且日本廠商血統亦符合Apple新的供應商策略。
現今鴻海正積極聯合Apple,開拓採用IGZO技術之Sharp面板的iTV產品。之前,鴻海已買下Sony大部分的電視組裝業務,鴻海還持有奇美電子股份。此番獲得Sharp面板後,鴻海顯然有了關鍵的籌碼,在和Apple的談判中將更為主動。而鴻海、Sharp和Apple也可望進一步合作,以三方力量共同對抗Samsung。
保護次世代技術 Sharp還留一手
不過,取得穩定的高階面板供應只達到投資Sharp的基本成效,順利取得Sharp先進面板技術,才算達成投資的最大效益。當前電子產品競爭十分激烈,高解析度面板不僅用於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上,連筆電、電視也正逐漸導入。
然而高解析度面板產能有限,鴻海若能獲取Sharp先進技術,再移轉至旗下奇美電子、深超光電與天億顯示科技等關係廠商,便可獲得更多由大到小各式尺寸的高階面板供應量。建置完善高解析度面板供應體系,將有利於鴻海提高代工利潤,並爭取更多Android與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子產品代工訂單,擴大代工事業版圖。
因此鴻海在入股Sharp之後,便試圖通過加碼投資、增持Sharp股份,以提高取得Sharp先進面板技術的機會。然而此舉卻遭到了技術立本的Sharp婉拒,Sharp社長奧田隆司在股東大會回應指出,並無接受鴻海擴大投資的計畫。
事實上,保守的日本企業絕不會輕易釋出先進技術。Sharp同意與鴻海合作,主要希望藉此改善本身營運,期望透過鴻海牽線增加客戶,並降低背光模組成本,改善獲利與活化G10線產能。因此希望的合作範圍似乎只限於高階面板供應與Sharp產品代工生產及銷售,不包括釋出IGZO TFT等次世代技術。
Sharp拒絕鴻海擴大投資,主要是防止鴻海進入董事會而影響經營決策,鴻海恐怕需要額外支付龐大權利金,才可能取得Sharp的先進技術。
大幅虧損拖油瓶 考驗雙方結盟
長遠來看,收購Sharp有利於鴻海品牌和代工業發展,短期內Sharp虧損的包袱將是鴻海的燃眉之急。
經過1個季度的調整,至今Sharp的業績沒有絲毫改觀。2012年第2季Sharp G10開工率仍然低迷,還將計提與面板價格壟斷訴訟有關的和解金約160億日圓作為特別損失,2012年第2季的合併最終損益預計將虧損1,000億日圓左右。 不斷虧損已讓Sharp準備實施「時隔62年」來的首次裁員,預計2013年3月底之前使員工數減少約5,000人,同時計劃出售東京辦公大樓等閒置不動產。因價格下滑導致盈利惡化的太陽能電池生產也將大幅縮減,以加快業績改善。
儘管鴻海更看重長遠的合作優勢,但短期內卻必須承受Sharp虧損慣性帶來的陣痛。且跨國入股並非自主經營的企業,在董事會又未取得決策席,縱有千萬錦囊妙計,無奈還要看保守的日本人臉色。
由此可見,鴻海入股Sharp並非是低價抄底的買賣,Sharp之於鴻海也並非完全是棵「搖錢樹」,短期之內還有「拖油瓶」之嫌。鴻海和Sharp結盟力圖抵抗Samsung可能也只是一項美好的願景,畢竟合作雙方在利益協調、策略制定、企業文化等部份都面臨著矛盾與考驗。
若鴻海能把握住現今Sharp被財務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機會,進一步以利誘之,或許能夠迫使Sharp出讓,或至少通過聯合開發的方式釋出次世代面板技術,若此鴻海則可謂大勝。否則,以短期來講鴻海喜憂參半,長期考量則依然利多弊少。(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