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1-15 18:14

台語俗諺

本帖最後由 常樂 於 12-01-15 23:27 編輯
扶起無扶倒。
說明:一般人都是擁護勝利者,而不理失敗者。
解釋:起(勝利者),倒(失敗者)。
比喻:投機分子看那一邊對自己有利,就靠過去那邊,是西瓜偎大爿。
一晃過三冬, 三晃一世人。
說明: 日子過得很快,晃一下子就過了三年;再晃三下子,就過了一輩子。
解釋: 晃 (虛晃時光,蹉跎時光),冬(一年),世人(輩子)。
比喻: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紅柿好食,佗位起蒂。
說明:吃了柿子,感覺到柿子好吃美味,應該馬上要想到源頭在何處?要思考根源在那裡?也就是要飲水思源。
解釋:佗位是說什麼地方?柿子有二種,硬的叫做浸柿;軟的叫做紅柿, 可製做成柿餅。蒂是果子與枝莖相連接的部份,表示源頭的意思, 也叫做起蒂。【佗位,叨位(假借,擬聲字)】。
比喻:人能夠在社會上立足,都是先前有許多人的教育,協助及提拔他,一旦成功了,應該回頭想想他是由誰的幫忙才能飛黃騰達的,記得報恩。
得失著土地公,飼無雞。
說明:土地公是一個區域性的神明,專門管理地方上種種事務,假如某人得罪了土地公,一定會事事項項都不順利,雞犬不寧,就算要養幾隻雞、鴨,也難了。
解釋:解釋:得失(得罪)。
比喻:土地公常指地方上的黑白兩道、流氓惡勢力,一定要小心應付, 否則後患無窮,切記切記。
烏漉木製。
說明:粗製濫造,馬馬虎虎,隨便製造,應付了事。
解釋:有一種木材叫做烏漉木或漉髓木,其中心部份是稀爛如泥,是做不了高級的家具或建材,只能當薪柴,拿來燒火,如果以這種材料製成家具或建材,其品質是很差的。有人把烏漉木製說成烏魯木齊 ,義意及發音都不正確,應要改正,因為那些人說,中國的新疆人從新疆的烏魯木齊市(迪化市)前來台灣,做事馬馬虎虎,才說成這句話。其實,台灣與烏魯木齊相去千萬里,有高山大海隔離,往昔又無法交通來往,新疆人如何前來台灣 ? 足見其誤。
比喻:粗製濫造的人。
戇雞母孵鵪鶉,戇外媽疼外孫。
說明:傻母雞代孵鵪鶉蛋,但小鵪鶉長大後就飛離不再回來反哺母雞。 笨外婆疼愛外孫,但等外孫長大了,卻不會回來孝敬外婆。
解釋:鵪鶉(鵪與鶉相似,混稱為鵪鶉,同鷓鴣,鵪鶉蛋只有雞蛋的五分之一),戇=廾(笨,傻)。
比喻:不權衡輕重、先後,類似的俗語:毋顧鋤頭顧畚箕(不把重要的鋤頭看顧好,卻去看顧不值錢的畚箕,也喻因小失大)。
打虎親兄弟。
說明:事業如果要能成功,一定要由親兄弟或自己人來經營或幫助。
解釋:打虎(原意是獵虎,引申為指經營事業)。
比喻: 親兄弟要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發展事業。台灣朝野要團結一致才能抵禦外侮。
做甲流汗 嫌甲流瀾。
說明:做事做得辛苦流汗,卻沒有人說一句讚美或安慰的話,反而被批評臭罵一陣,自覺非常不值得。
解釋:做(作工作)。甲(=到。加強語氣擬聲字)。流汗(因拼命做事而出汗)。嫌(批評)。瀾(口水)。
比喻: 吃力不討好,勞而無功。從事公共事務的人最常有這種感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