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viad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9-23 07:49
全球經濟黯淡 貨幣戰爭風雲變幻
2011-09-23 旺報 【本報訊】
全球化的財經情勢真是瞬息萬變,不到兩個月前,還因美元後市持續看貶,逼得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開始設法阻升幣值,以捍衛出口競爭力,其中尤以瑞士央行意外降息、設定與歐元匯價來阻升瑞士法郎,日本央行進場強力干預日圓升值,最引注意;不料,9月開始,場景丕變,歐債風波愈演愈烈,避險情緒升溫,外資大舉撤出亞洲新興市場,避險資金回流美元,美元一反頹勢強力反彈,主要國家貨幣,特別是亞洲貨幣急速回貶,全球儼然進入新階段的貨幣競貶大戰。
過去兩周,投資人積極平倉新興市場貨幣的多頭部位,市場資金流動非常強勁,亞洲貨幣20日已跌至6個月來低點,為避免2008年資金大舉流出的情況重演,南韓、印尼和菲律賓等央行紛紛進場拋售美元來支撐匯價,原本擔心熱錢過度湧入的亞洲政府,現在卻因規避風險的投資人撤離,轉而開始支撐本幣匯價。
昨天清晨,美聯準提出的4千億美元「扭曲操作」方案,無法滿足市場的期望,加上同時警告美國經濟有重大下滑風險,讓非美貨幣昨日全軍覆沒,亞幣更是急瀉直下,創今年新低,領頭重貶的韓圜超過2.6%,台幣也一路向下,不但破了30元大關,更順勢讓匯價一口氣貶了4.22角,展現力道驚人。
貨幣升值有利進口,貶值則是出口的助力,當經濟結構與體質相若的國家面臨相同的外部因素時,即會展現所謂的貨幣戰,台灣跟南韓為其例。為守護出口競爭力,台、韓央行近期似乎有意放手讓匯率貶值,只是貨幣重貶不利金融穩定,兩國央行近日操作策略明顯看出「鬆中帶緊」,必要時進場踩一下煞車,預防匯市失序崩盤。
在這階段競貶戰中,台幣貶幅遠不及南韓,但正如經建會主委劉憶如21日分析的,從國際貨幣基金(IMF)甫向下修正的全球經濟成長率看,台、韓受美歐債危機影響最深,但是韓國到8月的出口年增率仍高達27.1%,台灣僅7.2%,領先指標的外銷接單成長率,8月更降至5.26%,至於同時下降到6.4%的進口年增率,也反映出台灣投資及消費內需力道正在減緩,當台灣出進口雙雙下滑時,這些指標透露的警訊,應該就不只是單純的匯率問題了。
其實,以貨幣貶值,取得出口競爭力,僅是治標的作法。亞洲國家貨幣時常齊升齊貶,想透過匯率貶值取得出口競爭優勢並不容易,況且,匯價若貶過頭,反而會對進口造成傷害,得不償失。
即或是當今亞幣齊貶態勢出現,各國也會盱衡各自的經濟現實,以那隻看不見的手來進行不同程度的調節操作,這些都不能單靠貶值幅度來比較解釋。
以中國大陸為例,近月來,出口強勁、通膨較高及國際壓力等因素,使得中國政府允許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如今全球經濟復甦力度減弱了這些因素,尤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急迫性,已將外界注意力從匯率問題上移轉,鉅額外匯儲備甚至讓中國以歐債危機救星的身分出現,人民幣升值壓力暫時減弱,8月的人民幣漲勢已經消退,9月上半月幾乎沒有升值。
表面上,人民幣在最近貨幣競貶氛圍中相對穩定,但若相對其他亞幣,實際仍是升值,這個差距態勢是否繼續,就得看中國大陸外銷、內需及通膨的數據發展了。
「貨幣戰爭」的說法是巴西財長蒙迪嘉去年9月率先提出,當時他指稱,日本、南韓、台灣等世界各國為提高競爭力競相貶抑貨幣,一場國際貨幣戰爭已然爆發。幾天前,市場傳出大陸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暫停與幾家歐洲銀行的外匯掉期交易,擴大了歐洲金融機構背負的流動性壓力,新階段的貨幣戰,將不再只是新興市場因應弱勢美元而競貶本國貨幣,說得嚴重些,各國以貨幣競爭作為「恐怖平衡」手段,維持其經貿、金融結構,將成經常局面,預料會有更多不同的干預行動出現,國際貨幣市場恐難平靜。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