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5:03

歐洲正努力減少對中國進口稀土的依賴。(路透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儲量,估計約4400萬噸,還冶煉加工了全球近90%的稀土元素,幾乎壟斷稀土的開採與提煉,西方供應鏈遭受打擊。因此,各國積極推動關鍵原材料供應的多元化策略,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歐洲也努力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正透過回收報廢馬達和其他設備,生產歐洲所需稀土。
《BBC》指出,在中國以外,全球唯一能夠處理全部17種稀土元素的設施,是歐洲2座稀土加工廠,一座位於愛沙尼亞,另一座位於法國西部的索爾維(La Rochelle),正悄悄地扮演全球經濟新局勢中的關鍵角色。而索爾維的目標,是到2030年為歐洲提供30%的稀土。
據報導,歐盟也早有行動,2023年通過的《關鍵原物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訂出目標,期望在2030年前,降低對外國原料在開採、加工與回收上的依賴。而索爾維增加投資之際,不再是為了轉換供應稀土,而是轉向滿足對電動車電池、先進電子設備和國防系統至關重要的磁鐵日益增長的需求。
文中指出,索爾維工廠的加工過程極其複雜,需經歷約1500道程序,為避免技術外洩,很少外人可以進入。BBC記者獲得破例進入其分離室,看到這裡就像將混合果汁分離成不同果汁般,將釷、鑭等元素一一純化。而法國政府為該設施提供了約2000萬歐元(約新台幣6.9億元)的稅收抵免支持。
然而,要完全自主仍非易事。歐洲目前沒有任何一座稀土礦場營運,挪威與瑞典的計畫雖進展較快,真正投產仍需至少十年。索爾維執行長凱倫坦言:「我們的確需要自己的礦源,不見得要很多,但一定得有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確保原材料取得,去年歐盟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簽署的協議。對此,稀土產業的西方公司表示,如果想要趕上中國,就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澳洲Viridis Mining公司執行長拉斐爾·莫雷諾表示,監管和資金的支持是目前的關鍵。他的公司正在巴西開發一座大型稀土礦,盼提供全球5%的稀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