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04 03:24

《產業》美收20%關稅多殘酷?!台灣產業衝擊一次看

時報資訊
2025年8月3日 週日 上午9:24

【時報-台北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美東時間7月31日公告,台灣對等稅率調整為20%,與印度、越南、斯里蘭卡等國並列,被歸類為貿易關係未達互惠標準的對象之一。各界憂心未來台灣在國際市場上,恐將面臨更嚴峻競爭。但會有哪些產業受影響。《中時新聞網》整合各方資訊、報導,整理如下:
美國啟動232條款,對半導體產品課徵關稅,極有可能在八月中旬之後開始實施,且影響超出市場預期。巴克萊預測,這項關稅政策將對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的晶片需求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所以台灣業者如繼續將主要的生產重心放在高階技術的出口上,就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其整體的出口策略布局。
綜合媒體報導,中鋼董事長黃建智認為,對等關稅對鋼鐵產業的具體影響,需要根據不同情形來評估估。例如,對於手工具產業而言,關稅稅率實際上會從原先的32%降至20%,這反而可能是一件好事。

黃建智也指,對於上游和中游的鋼鐵製造廠來說,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美方針對鋼鋁進口所實施的50%關稅。他強調,這一點在全球各國之間仍然維持一致,並未因為對等關稅的確定而有所改變。
生技業方面,由於藥品已被列入第232條款,加上台灣生技和製藥產品出口到美國的規模相對較小,因此預計衝擊有限。然而,保健品由於受到對等關稅的影響,台灣本土業者可能會面臨競爭力下降或失去代工機會的風險。
儘管美國正式宣布對台灣關稅暫定為20%,由於汽車零組件仍然涵蓋在川普政府任內實施的232條款中,台灣汽車零件出口到美國現行仍然維持25%的關稅不變。對此,國內業者表示,這等同於現狀沒有改變,無論公布的稅率為零或50%,對汽車零件的影響均屬有限。此外,與主要競爭對手的大陸需要課徵高達75%的稅負相比,台灣廠商仍然具有競爭優勢。
車市方面,台灣出口整車至美國的數量相對較少,國內汽車產業更為關注進口車關稅的走向。然而,目前為止,相關政策的明確方向仍然不明朗。對此,汽車業界深感憂慮,認為進口車關稅議題就像一顆未爆彈,持續影響著市場信心。
對於食品產業而言,台灣關稅為20%,食品廠出口到美國的比例較小,因此影響有限。食品廠認為,一旦開放美國的牛肉、豬肉和雞肉進口,美國牛肉和豬肉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台灣農民衝擊較大。
對於工具機產業而言,台灣20%高於日本和韓國的關稅稅率,身處關稅海嘯第一排的台灣機械及工具機業影響最大,尤其高階市場恐遭日本廠商侵蝕。相較於台灣,日本本來就具有匯率上的優勢。如今,兩國談定稅率又有5個百分點的差距,台灣工具機業在匯率劣勢的情況下,在與日本廠商的競爭中恐怕會屈居弱勢。
台灣遊艇製造公會前任理事長龔俊豪稱,美國公布對台灣的對等關稅20%,比台灣大型遊艇競爭對手的歐盟義大利、德國的15%都要高,相對優勢就輸了。現在有些不明朗的是,是否要累加「基本關稅」10%?如果是,等於船價一艘就要漲價30%,不會有消費者買單的,「購買遊艇的行為,勢將停滯」。
對於旅行業而言,美國對台關稅20%;上市旅行社雄獅旅遊總經理賴一青認為,短期內對旅遊市場的影響還需要觀察,但影響幅度應該不大。且近期還有台幣升值的匯差紅利,所以對第四季短期的影響不大,但對明年的市場還需要再觀察。
紡織業者則指,若徵收20%關稅,上中游因先前已遇大陸低價傾銷,相對衝擊程度影響大;下游因生產基地多已移往東南亞或多元化產區,且先前有跟客戶協調過分擔,會是較為穩健的產業。
台灣有多家製鞋產業,但因主要生產基地都在東南亞,所以這些業者的工廠不適用台美對等關稅暫時性稅率20%,反而在意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及印尼等各國的對等關稅。
多位航運界人士評估,關稅若能談到15%是滿分,20%是中等。而台灣出口的大宗產品是AI、高階半導體及晶片等,毛利高,關稅轉嫁能力也高,因此影響較小。其他的毛利較低的傳統產業商品可能要往關稅較低、製造成本也較低的國家移動。
此外,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表示,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小型進口商的盤算是,如果關稅在10%還可以吸收,若超過20%以上,就要部分或全面轉移採購地區。
從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競爭對手地區的關稅來看,大陸55%、越南20%、柬埔寨、印尼與菲律賓為19%、歐盟及日本為15%、英國為10%。整車製造的部分跟對手都差不多,預判客戶在供應鏈端不會有太大調整。倒是零件的部分,台灣比日本、歐盟、菲律賓、印尼還高一些,對於零件單獨銷售如補修市場,相對不利一些。(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林俞彤)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