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8:36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幾個月前就預測台灣的關稅為15到20%,目前仍對這個預測抱持相當的信心。(資料照)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美國日前宣布對日本的關稅下修到15%,而日本將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並開放其國內市場,包括汽車、稻米等。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天表示,日本和美國談成關稅協議,對台灣在對等關稅的談判上應會造成新的標準和壓力,美國可能也會要求台灣盡量開放市場,中經院幾個月前就預測台灣的關稅為15%到20%,目前仍對這個預測抱持相當的信心。
不過外界擔憂,日本祭出高達5500億美元的投資額,才換取到15%的水準,台灣要讓利多少條件才能降低對等關稅?
連賢明分析,日本市場規模本身就比台灣大,人口數也是台灣的5倍之多,5500億美元雖然看起來可觀,但若除以5,壓力上就小很多了。例如,台積電已宣布要在美國投資1600億美元,這對台灣談判上非常有利,把規模因素計入,就不會覺得日本和台灣數字差太多。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優勢和規模,希望外界也能對台灣談判團隊有更多信心。
至於台灣還能拿什麼當作談判籌碼,連賢明表示,台灣很早就在準備這題了,不論是能源合作、產業合作、進口開放或非貿易障礙,政府都非常努力在談判,過幾天結果就會出爐。
此外,中經院今天公布「2025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製造業預估今年營收較去年減少1.55%,採購價格卻微幅攀升0.20%,並預期全年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則皆呈現負成長,年增率分別為-0.49%與-2.87%。
調查今年上半年製造業經理人最關注的總經時事議題,前5大議題直接或間接都與美國總統川普政策動向有關,依序為:匯率波動、美國川普總統貿易政策、美國經濟走勢、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美國利率貨幣政策。
至於美國關稅對製造業出口影響?上半年近6成(58.9%) 製造業回報有產品直接銷售至美國,平均佔公司產品比重為24%。若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高達66.4%製造業回報下游客戶、終端運用與品牌客戶有商品銷往美國。
截至上半年,直接銷售產品至美國的業者中,4.2%已完成美國技術或產品之原產成分(US content)盤點,報關價值超過20% ,且已備妥相關文件,預計可免除對等關稅。然而,71.8%製造業盤點後發現產品美國技術成份未超過 20%,仍需被課對等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