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8 09:16
統一虧7年、全家賠6年、全聯虧8年 業者風光背後 苦日子比長
記者林海/專題報導
2025年7月18日 週五 上午6:31
7-ELEVEn、全聯福利中心、全家三大業者占據流通業半壁江山,市場上各有一席之地,更是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連,但在風光背後,三家業者都曾歷經一段苦日子。
回頭看影響台灣民眾生活最深的7-ELEVEn,在一九八○年開出第一家門店,但當初的商品品項未聚焦,連鍋碗瓢盆都賣,短時間內無法改變民眾到雜貨店秤斤論兩買東西的習慣,一路虧損長達七年,賠掉半個資本額,甚至有股東想要退場。但統一創辦人高清愿認為,統一必須要有自己的通路,也只有掌握通路,才是掌握未來。
統一轉型個人成通路之王
高清愿力排眾議,並指派當時還在統一麵包部擔任主管、後來有「流通教父之稱」的徐重仁操盤,重新將7-ELEVEn定位,一九八三年開始首創台灣廿四小時營業的超商,次年甚至關掉一半的門市調整經營策略,從「家庭式為主的消費」轉型「個人便利取向」,才終於獲利,並一路成為台灣的通路之王。
而在7-ELEVEn取得成功後,市場也出現了「同伴」。全家在一九八八年成立,「全家就是你家」的宣傳口號深入人心。全家表示,雖然一開始只有八家店,但就已經開始投入物流與資訊系統的建置,加上先行者7-ELEVEn已經讓民眾接受超商的消費型態,因此全家也在一九九四年開始獲利,當時店數甚至不到五百店,比7-ELEVEn少賠了一年。
全家站巨人肩膀穩居二哥
超商業人士分析,與7-ELEVEn相比,全家走的路並不那麼崎嶇,很大的程度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全家更在二○○七年,併購當時的第五大超商福客多,也是業界第一個併購案,自此站穩超商二哥的地位。
而全聯的前身是「消費合作社全國聯合社」,在一九九八年爆出弊案後,經營權轉移給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林敏雄曾回憶,當時全聯社要民營化,一群商界的朋友聚會,有前輩就說「阿敏,不然你來接」,他年紀最小,只好從營建業跨入流通業。
全聯調整體質低價搶市場
林敏雄接手時,全聯僅有六十六家門市,且體質、定位都需要花時間調整,但林敏雄一邊調整,一邊堅持低價策略,以價格優勢快速搶占市場,就算虧損也要全力展店。
林敏雄曾說,當初的想法是以「鄉村包圍城市」,也就是先在鄉下大量的開店,而後再進入都會區。
雖然虧損了近八年,但有來自房地產的資金支援,全聯的低價戰和擴張戰玩得出神入化,在頻頻併購後,成為市場龍頭,更是台灣唯一門店破千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