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07 17:30
東南亞去年電商交易額1452億美元,3大平臺市占率84%
新加坡媒體引述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東南亞電商交易額達1,452億美元,3大平臺市占率則達84%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7月5日報導引述星國顧問公司墨騰創投(Momentum Works)發布的「東南亞電商報告 3.0」顯示,東南亞「電商平臺貨品交易總額」(GMV)去(2024)年達1,284億美元(約1643億星幣),年比成長12%,倘包括「非平臺型電商」(例如:品牌官網、社交平臺、WhatsApp Commerce等)的全年電商總交易額則達1,452億美元。
二、 在電商平臺方面,蝦皮(Shopee)、Lazada,以及TikTok Shop等3大平臺合計的市場占有率由2023年的79%上升至去年的84%,可見區域市場進一步集中。3家平臺物流體系高度發達,合計包裹量占比超過90%,在東南亞區域的每日包裹量達4,360萬件,接近美國水平。其中,蝦皮持續主導市場,占比高達52%;TikTok Shop早前收購Tokopedia多數股權並完成後臺整合,市占率顯著提升;Lazada則在提升貨品品質與加強人工智慧(AI)應用程式後實現穩定盈利。
三、 「直播電商」在平臺GMV中的占比達14%,交易額達176億美元;倘計入「短視頻電商」,合計占比則達20%,顯示消費者偏好的顯著轉變。
四、 前揭報告指出,去年GMV 12%的年增持速度雖較以往放緩,但東南亞電商平臺去年銷售表現依然亮眼。其中,泰國及馬來西亞表現最為強勁,GMV分別成長21.7%與19.5%;越南、菲律賓及新加坡亦取得雙位數成長;印尼的成長雖放緩至5%,但仍維持占比44%,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電商市場。
五、 此外,近年來隨著中國內需走軟、賣方市場競爭加劇,越來越多中國品牌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市場。中國品牌在電子、玩具及家居用品等品牌黏著度較低的類別已逐漸取代國際品牌,尤其在美妝與時尚領域快速崛起。中國早期因美妝產品質量低劣、貨品同質化嚴重、過度注重行銷等錯誤決策,在東南亞市場受挫,如今結合區域營運、利用「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及平臺專屬推廣,已提升滲透率並迅速搶占東南亞市場。不過,目前中國品牌在東南亞GMV占30%,遠低於在中國本土市場的50%,顯示尚有進步的空間。
六、 展望未來,墨騰創投預計,生成式AI在貨品推薦、物流管理與價格優化等方面將持續釋放潛力。倘AI技術被廣泛採納,東南亞電商GMV則有望在2030年前額外成長1,310億美元。(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