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9-02 06:06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AI題材

2024/09/02 05:30  
AI概念股業績、股價走勢分歧,投資人應趁機思考汰弱留強。(路透)
■魏錫賓
AI類股領頭羊輝達(NVIDIA)股價飆漲近2年,但在營收、獲利超乎預期的情況下,近幾個月卻陷於盤整,甚至走弱,使漲多的台股相關股票,也失去上漲的動力。從上半年的獲利與營收可以發現,或因主要產品不同、或因缺乏競爭力,並非所有AI相關個股都衝出新境界,投資人或能趁此機會,思考如何汰弱留強。
股價多數反映基本面,AI要能夠賣錢,才能成為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反映在整體經濟上,從消費端看,是使用者增加,強烈的需求能夠提高GDP;而在生產面,則藉生產力的提昇,使國民所得更快速的攀升,這也是許多經濟學家關心的面向。
AI對產出的實際影響其實還沒有定論。美國里奇蒙(Richmond)聯邦準備銀行資深顧問Andreas Hornstein在2024年6月發表一篇「採用AI的總合效果」的文章,解析了3篇1年多來發表的有關AI對經濟成長影響的論文,作者分別來自知名智庫、投資銀行及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三者雖使用相同的觀念性架構進行分析,但結論莫衷一是,估計未來10年平均每年可提高生產力從0.1至2%,差距達20倍。
Andreas Hornstein認為,在新發明的導入初期,先行廠商或許能獲得最大利益,但整體效果有時並不明顯,必須在應用範圍擴大後,才會對經濟成長有更大的貢獻;過去經驗顯示,由最初的創新至廣泛應用,可能需要10至20年,也才出現勞動力生產力的顯著改善。過去不管是電氣化或是電腦的大規模使用,都是在一段時間後,才表現在勞動生產力的增長上。雖然有研究顯示,有8成的職業在採用AI後至少能改善10%的效率;不過,AI的擴散速度並不明確。
AI的擴散速度不明確,正是如今相關產業面對的問題。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人本AI研究中心已發表「AI指數報告」多年,在2024年新版中指出,生成式AI投資激增8倍,達到252億美元,不過AI相關的民間總投資,較前一年減少;而因主要AI公司降低內部技術部門的職位,2023年AI新徵職位相較所有工作職缺的比例,反而也較前一年下降。
目前AI產業的狀況正是如此,生成式AI似乎被許多人使用,但AI PC、手機等終端裝置需求的大幅提高,還只是軟硬體廠商的期望。在新舊世代的轉換過程中,有時並非沒有波折;未來過渡到全AI的期間會有多長?沒有人知道。
股價又是另一回事。輝達是目前AI產業的核心,從其財報約略能窺探產業的發展;逐季成長的營收、股價已暫時確定,但幅度不一定盡如人意。想要匹配成長股的飆風,要有持續急成長的能耐。台股相關個股,很難脫離輝達獨行,但在需求往終端擴散的過程中,部分個股或許又能再找到新的動能。
網際網路大盛是發生在網路泡沫之後;AI效應耳熟能詳,對其期待與恐懼的人都在上升,更激烈的洗牌後,AI題材終究不會永遠只是題材。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