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5/41/54198.jpg)
-
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4-01-22 08:50
別讓我們的友誼,最終死在朋友圈--3
別讓我們的友誼,最終死在朋友圈--3
年少時,總想追逐未知和遠方。
感覺未來時間還很長,往往會選擇見識新的世界,結交新的夥伴;當我們老去,自覺時日無多時,就會逐漸“求穩”,退居在情緒滿足的龜殼裡。
體現在行為上,就是放棄新的社交渠道,更願意和關係穩定的舊友相處。
生活把我們從此岸推到彼岸,身邊又有了新的久處之人。年少時淡去的友誼,真的就是:聊完了過去,就無話可說了。
3即使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會敗給漸行漸遠的三觀。
記憶回到少年時,班上有很多同學,籃球隊有一排穿同款髒兮兮球衣的小隊員,舞蹈班也有好幾個可愛的小姑娘,大家都有朝夕相處的集體記憶,可為什麼偏偏是你們,成為了朋友?
我想是因為當初的認同。有了相似的三觀,就有了共同話題,有了最初的感情基礎。
三觀沒有高下之分,卻有你我之別。相似的觀念把兩人聚在一起,漸行漸遠的價值取向又將兩人分離。
時間不可能給每個人都留下一模一樣的痕跡,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彼此身邊都有了和自己三觀一致的新朋友,年少的好友,變得只適合懷念。
4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性格非常好,會照顧人、不發脾氣。
深入交往之後,她告訴我:“其實,我性格好,主要原因是我自卑,生怕得罪什麼人,所以,只能對所有人都好。
友誼其實是一個不太好把握“度”的事情,容易陷入兩種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