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 Lv.0
0
認同0
銅幣
基金》 |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上周宣布自1/8起,將新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亦即對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等措施,投信法人表示,官方此一措施將為中國經濟迎來曙光,而且在管控措施鬆綁後,緊接而來的是新年假期,中國沉寂已久的消費力有望復甦,更有利吸引市場青睞。 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許書豪表示,中國自疫情爆發以來,民眾外出減少、消費場景受限,非必需消費市場受到莫大衝擊。據民調研究機構SWS統計,2022年第三季中國居民儲蓄率回升至13%,來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顯示民眾在疫情管控期間大幅減少花費,而隨著感染隔離禁令解除,醞釀已久的民間儲蓄力有望轉換為強烈消費動力,帶來中國經濟成長活水。 許書豪分析,過去受疫情壓抑已久的產業消費需求,包括醫療、食品、紡織等,將是中國此波解封行情下的主要受惠者。以醫療來說,目前中國醫療機構診療量尚未恢復至2019年前的歷史增速水準,預期解封後,屬於柔性需求的擇期手術、消費手術等,將逐步恢復正軌,進而帶動醫保支出及醫藥製造。衣食方面,新年長假將至,伴隨消費場景修復、消費意願及消費力增長,更有助刺激中國消費市場活絡。 進入2023年,市場擔憂全球經濟恐邁入衰退風險,但許書豪認為,中國擁有強大內需市場,即使解封初期可能面臨感染高峰,隨著染疫風險陸續淡化,中國經濟在可觀的內需動能下,將有不錯的成長表現,外資企業包括摩根大通、瑞銀等,也持續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尤其對消費領域的增長期望甚高,可望吸引國際資金挹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