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6-20 09:39

簡訊實聯制 爆資訊濫用

疫情警戒升三級後,政府推出「簡訊實聯制」方便疫調,但是否遭濫用的質疑聲不斷。指揮中心強調,簡訊實聯制涉及個人隱私,不能供刑事案件偵辦使用。

台中地方法院法官張淵森撰文稱日前在審核刑事警局搜索票聲請書時,發現警方利用嫌犯以簡訊實聯制鎖定嫌犯行蹤,指揮中心應立即檢討並確保不得將該資訊作目的外使用。

刑事局稱,警方辦案通信資料都是依法調取,並未向衛福部調取任何資料。從事偵查實務的員警則說,只要依通訊監察法調取到的資料,都可看到簡訊實聯制訊息,但這問題並非警方製造,無法代替高層解釋。

張淵森在聯合新聞網的鳴人堂發表「我必須成為吹哨者:簡訊實聯制資訊遭利用,指揮中心請儘速反應」一文,昨天在法界引起相當大討論,記者昨進一步詢問他從具體個案中看到的問題詳情,他則以「案件偵查不公開,指揮中心還在查證,不宜多表示什麼。」

張淵森文中指出,行政院上月推出「簡訊實聯制」,由民眾用手機掃描店家的QRCode,直接發送簡訊到1922。然而,民眾每傳送一則實聯制簡訊,都是在揭露自己「在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的個人隱私,制度推出後,仍有部分爭議未解。

先前網路流傳「簡訊實聯制侵害個人隱私,政府藉機監控人民行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指控:「這是假訊息」。

張淵森任職台中地院強制處分專庭,負責審核警方聲請搜索票,近日他發現刑事局在搜索票聲請書中,利用嫌犯以簡訊實聯制發送的簡訊來鎖定嫌犯行蹤。

他認為,就算該簡訊是經由法官核發調取票或依通訊監察所得的資訊,都違反發送簡訊者原本信任指揮中心所說的「限於疫調使用」的承諾,警方以簡訊內容來鎖定嫌犯行蹤,恐怕也是不當行為。

張淵森指出,若類似做法被默許,未來在各種民刑事案件中,簡訊實聯制資料可能會出現在法庭,作為證明民眾在特定時間出現在特定地點的證據。

文中,不論指揮中心現在與電信公司的約束機制為何,應立即檢討並確保電信公司不得基於防疫目的外,提供簡訊資料給任何機關,以杜絕警方或其他機關不當利用簡訊紀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