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3-24 11:07

台康解盲成功最大贏家是國家隊 股東背後有故事

成立於2012年12月的台康生技(6589),成立至今僅有八年,但在公司創辦人、現任總經理劉理成的策略規畫下,公司採雙引擎發展策略,一方面是CDMO(委託研發及生產代工)模式,承接海內外生技公司的代工業務;另一面是自行研發模式,選定具有市場潛力的生物相似藥(生物製劑專利過期藥品),自行研發推到市場。(延伸閱讀:台康乳癌生物藥 臨床告捷

創立台康生技之前,劉理成是一位旅居海外30多年的生技專家,曾參與美國1980年代起生技狂飆的風雲年代。直到2012年2月,因緣際會回到台灣,在德國友人的託付之下,想在亞洲地區尋找可量產仿製生物製劑的合作對象。

劉理成一開始先在中國大陸尋找,但是覺得大陸仿製生物製劑的技術品質不佳,於是轉而回到台灣,對生技中心的先物製劑先導工廠進行評估。劉理成在回美國之前,和朋友一起坐在機場的咖啡廳,隨手拿起一張餐巾紙,開始寫下他對未來台灣發展生物製劑廠的規畫。這張寫滿了商業規畫的餐巾紙,一直被保存至今,因為台康從創立到今所有運作方向,都是沿著當時那張手寫草稿的重點在前進。

依劉理成的構想,台康的營運應該走雙軌道發展,一方面是CDMO(委託研發及生產代工)模式,去接海內外生技公司的代工業務;另一面是自行研發模式,公司選定具有市場潛力的生物相似藥(生物製劑專利過期藥品),自行研發推到市場。

接著,他說服高中同學、原料藥廠台耀化學(4746)創辦人程正禹一起投資台康生技,2012年以台耀化學的名義,兩度參與生技中心先導工廠的公開標售,最終取得併購權後;隨即在2013年由台康生技、台耀化學及生技中心簽訂三方合資協議,由台康生技取得生技中心先導工廠的經營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