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汽車銷量曾連續兩年下滑,似乎意味大陸作為全球最重要車市的時代已落幕,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大陸車市迅速回升,令歐洲和美國望塵莫及。
如今全球車廠比以往更重視大陸市場,這個亞洲最大經濟體的小客車銷量已連續兩個月成長,但其他主要市場的銷量卻持續下滑,歐洲8月銷量更衰減18%。
標普全球信評公司(S&P Global Ratings)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預料,大陸汽車銷量將率先回升至去年水準,維持大幅領先歐美市場的趨勢。
自2009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車市的大陸,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持續成長,原因是汽車普及率相對較低,且中產階級不斷壯大。
然而,福斯、豐田、特斯拉等全球巨頭並非進入大陸市場,業績就一路長紅,這些業者必須與上汽集團、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蔚來等政府支持的車廠競爭。
上海謀拓商務諮詢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魯索說,大陸對汽車的需求回升,近月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成長,外國汽車製造商非常仰賴中國,以帶動獲利成長。
另一家上海諮詢業者Auto Foresight創辦人張豫也說,大陸是汽車製造商的唯一避風港,當地的汽車需求已逐漸擺脫疫情陰影,且未來幾年深具成長潛力。
北京車展在9月26日揭幕,為疫情爆發以來首場國際車展,凸顯大陸景氣復甦的速度。這場為期十天的車展,從主攻大眾市場的製造商到豪華品牌,幾乎所有全球車廠都與小鵬等大陸電動車新創公司爭奪市場目光。8月底在紐約掛牌上市的小鵬,今年首次參加北京車展。
今年北京車展在大陸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受外國與會者須遵守隔離期等限制的影響,參加這場車展的跨國車廠主管寥寥可數。
在北京約連續50天未通報新病例的情況下,車展得以順利進行,場內擺滿了展現各大車廠未來幾年願景的華麗車款。主辦單位說,共有82款新車首度亮相,其中14款來自跨國車廠。
魯索認為,大陸能舉辦車展,證明當地情況穩定,市場可望持續回升。
北京培育電動車生態系,也提升大陸的重要性。各大車廠在這一科技轉變投入數十億美元。北京希望到2025年新能源車在國內市場的市占率超過15%,十年後比率至少占50%。
除特斯拉在上海建造美國以外首座工廠之外,福斯在5月成為大陸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的最大股東,豐田也在6月攜手北京汽車、一汽等大陸五家車廠,聯手研發燃料電池。
蓬勃發展的大陸市場,也帶動大陸車廠向西方擴張。上汽旗下英國品牌MG今年開始在歐洲銷售電動休旅車,吉利等競爭對手也宣布在歐洲的銷售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