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火紅蓮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9-21 13:56

天下:30大集團接班興衰 牽動全台720萬人生計

【鉅亨網記者馬瑞璿 台北】 天下雜誌在最新出爐的「30大集團接班大調查」中 指出,台灣 30 大集團,市值高達 13 兆,等於一個台 灣的GDP;這 30 大集團,員工多達 180 萬名,如以一 家 4 口來計算,全台灣共有 720 萬人的生活受其影響 。也就是說,這 30 大集團的接班興衰,並不單單只是 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更關係著台灣 1/3人口的未來以 及所有投資人的荷包。
接班繼承,已是許多台灣企業不可不思索的重要課 題。戰後嬰兒潮世代,進入集體退休年代。戰後壯大的 台灣企業,同樣也步入最大規模的交棒時代。
高科技第 1代創業者,鴻海郭台銘、聯發科蔡明介 今年 59 ,廣達林百里今年 60。台積電張忠謀 78。傳 統產業第一代創業者,長榮張榮發、統一高清愿,今年 82、80。就連昔日的第 2代,遠東徐旭東今年也 68, 永豐餘何壽川 64,大同林蔚山 63。
如能做好接班佈局、順利交棒後繼,也將影響投資 市場對於企業的評價。前美林證券台灣區研究部總經理 程淑芬就曾說過,她衡量金融股的標準之一,就叫第 2 代溢價。由於台灣金控多半仍難脫家族掌控,如果第 2 代小孩教得好或接班人選得不錯,股票的目標價就可以 加碼一些,反之,就得打個折。
檢視「天下一千大排行」,赫然發現,如果以「無 重大股權爭議」、「實質負責人超過 60 歲」且「已公 開宣布接班人」等 3個標準來衡量,台灣前 30 大市值 的集團中,有 40%接班不明確,這當中包含了長榮、台 積電、中信、元大金、遠東、日月光、金仁寶、新光、 聯華神通、大同、台塑、廣達等 12 家。
天下雜誌指出,這 12 家集團,市值高達 6.5 兆 元,等於半個台灣 GDP。而這 12 家集團當中, 9家領 導人超過 60 歲,2 家超過 70 歲, 1家領導人年齡逾 80 歲。而接班人培養,至少要 10 年功。
從檯面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塑爭產風波、中信辜仲 諒與元大馬維建、馬維辰兄弟,因二次金改弊案,遭金 管會解職,以及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閃電下臺,在在都 說明了即便已有接班人佈局的企業,還是可能變生肘腋 ,瞬間打亂接班佈局。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企業面臨「第 2代還無法上手」 的窘境。
例如,遠東徐旭東 31 歲的長子徐國安、長女徐國 梅及次女徐國玲,分別進入裕民航運、遠東紡織與百貨 當董事才 2-3 年;金仁寶集團許勝雄,5 年前安排獨 子許介立出任金仁寶集團董事,也還在仁寶基層歷練; 日月光張虔生兄弟之子, 30 歲的張能傑與 32 歲的張 能超,分別擔任父親的特助,截至今年才分別出任日月 光董監事;新光金吳東進的 3 名子女,出任董事也不 到 5 年,留學在外。
企業接班的難度提高也跟台灣經濟發展的進程有關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就表示,以前台灣的集團不是壟斷 ,就是靠政府保護,接班的重點在人脈的轉移。但現在 ,社會資本不過是關鍵成功因素之一,企業的規模與複 雜度都不同。至於高科技產業涉及專業技術,更難由家 族接班。
另外,台灣的接班與歐美不同,除了經營權的傳承 之外,第 1代企業家還多了一個責任,就是遺產規劃, 以讓股權穩定。
兄弟鬩牆爭產,削弱集團實力,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新光吳家。新光吳家原本希望透過家族投資公司交互持 股,打造無法分割的堅強堡壘。沒想到,新光吳東進、 台新吳東亮、新纖吳東昇 2次為版圖分配,大吵出手。 一個吳家,同時開了新光、台新、大台北 3家銀行、 2 家投信;台新金一度還要跟外商共組保險,與新光人壽 打對台。分散力量的結果,讓新光金與台新金的市值, 遠遠輸給國泰金和富邦金。
不過,台灣仍然還是有企業因徹底落實接班計畫, 而讓企業集團更加發光發熱的例子,泛宏碁集團就是一 例。
王振堂與蘭奇共同率領宏碁,誓言明年奪下全球筆 電第一;林憲銘主持的緯創連續 3年穩居台灣筆電代工 廠成長最快、每股盈餘最高的獲利王;李焜耀的明基友 達集團也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佳世達終於轉虧為盈,友 達趁著金融海嘯調佳體質,加速佈局綠能事業。泛宏碁 集團的成功發展,不能不歸功於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 ,獨樹一格的接班人佈局策略。
多數的台灣企業都欠缺接班人制度,外商企業則對 於接班人培育有更多積極與實際的作為。例如IBM(IBM- US)的每一名主管,都有自己部門 20% 拔尖部屬的陞官 圖和部門的接班圖,確保接班團隊一定有人。連中鋼、 聯發科、鴻海、信義房屋等企業,紛紛敲起 IBM的大門 ,向 IBM學習如何打造充盈的人才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