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86/68683.jpg)
-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9-07-18 05:32
目標到期債基金 規模衝
高收益債市近年明顯降溫,資金也明顯轉向目標到期債基金市場,近三年內規模呈現爆發性成長,至上半年規模已經超過新台幣2,400億元,更成為投信募集主流,投資標的與產品機制不斷創新以爭取更多資金流入。
經濟日報提供
資產管理業者觀察分析,目標到期債基金大多鎖定新興強勢貨幣債券做為布局標的,一籃子債券到期贖回的產品概念簡單易懂,債券殖利率高達5%至7%,成為高資產客戶青睞關鍵。
今年來包括瀚亞、大華銀、野村等投信公司陸續推出提早出場、彈性到期、配息機制等,近年更出現伊斯蘭國家債、亞洲債券、ESG議題等多元標的,增添吸引資金大戶與定存族的誘因。
瀚亞投資產品開發部協理蔣智安表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除了看標的與收益率,基金申贖規定與交易限制也是關鍵,例如,是否有彈性出場機制、提早贖回罰則、交易成本、是否可配息、可投資幣別等。
瀚亞將推出的傘型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預計投資於新興美元債券,百分之百美元計價,收益目標確定、降低新興匯率風險,持有七成公司債與國營企業債,並且透過國家與產業來分散風險。
以累積收益子基金來看,美元級別最快第三年起達特定淨值目標可提前出場、最長持有期間六年,目標殖利率6%,適合長期投資或退休需求者,複利累積總報酬一次領回。
若選擇收益分配子基金,則享有年年配息機制,持有六年期間年化配息率自3%起至7%階梯增長,同樣最快三年有機會提早出場,適合小資族或現金流需求者。
瀚亞傘型目標到期基金海外顧問瑞萬通博組合經理人龔契若夫(Sergey Goncharov)表示,以台灣目標到期新興債基金投資標的強勢貨幣計價新興債券為例,兩大新興債券指數市值和相關資產總規模逾2兆美元。近五年新興債市規模就成長一倍,供給擴大、需求增加,無須擔心過熱問題,可持續作為長期持有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