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ealth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1-12 21:39
雙反衝擊 建大擴產 棄中返台 正新降低依賴中國 規劃印尼廠
美國雙反今年啟動,中國輪胎今年起5年內恐難再進攻美國市場,中國輪胎業上季除頻傳裁員、減產消息,曾是美國最大的自有品牌輪胎貿易商Del-Nat,因向來是中國輪胎主要貿易夥伴,在雙反案及前景堪憂下,本月初也宣布求售,顯示中國輪胎產業正進入比美國特保法更嚴重的關稅壁壘。
中國輪胎市場前景堪憂,建大(2106)表示,短期內不再到中國增加投資;正新(2105)則認為,將讓中國輪胎業進入大者恆大局面,公司也會擴大亞洲版圖,降低中國市場依賴。
轎車胎業受害最大
美國雙反(對中國銷美輪胎進行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將定案,美商務部去年已敲定中國銷美輪胎的反補貼稅率為15%,並回溯3個月至去年9月起。國外研調機構摩根士丹利日前還預期,首季將公布的反傾銷稅率有可能和當年美國特保法案相當,約在25%到35%。
外界預期,反補貼、反傾銷稅率合計若高達50%,未來懲罰性稅率一旦祭出,在中國生產的轎車胎業者是最大受害者。受雙反影響,估今年市場恐較亂、嚴重影響銷量。據估計,中國每年約將有33億美元(約1056億台幣)的輪胎產品將遭殃,且衝擊性遠比當年的美國輪胎特保法還嚴重且時效更久。
加徵反補貼稅逾15%
美國輪胎特保法是指,2009年6月底美國對中國進口的輪胎產業,在4%的原有關稅基礎上,之後3年分別加徵35%、30%、25%的附加關稅。
美國對在中國設廠製造的輪胎反補貼稅率已出爐,包含正新、建大在中國生產而輸美產品會加徵15.69%的稅,為期5年。正新等廠商之前已作好因應之道,將改由台灣、東南亞等其他第3地生產來避開加徵課稅的干擾。另外,正新已著手規劃印尼廠,並評估南亞印度廠,降低依賴中國一地市場的現況,預計明年即可帶來初期營運挹注。
輪胎雙雄去年營運概況
建大中部設新產線
建大為此事,近日董事會也通過2項決議,分別是在5億元額度內設立研發中心,以及10億元額度內在台灣中部設立新的轎車胎生產線。
財務經理劉桂君表示,美國對中國區製造的輪胎執行雙反後,輪胎同業大廠普利司通(BS)與韓泰(Hankook)的大部分產能都給日、韓等大車廠簽長約,所以BS與韓泰產能被原廠綁死了,在美國維修市場備貨調度捉襟見肘。
公司決定2年內,台灣得提高日產1.5~2萬條才足以應付國內與美國市場需求,將尋找新設廠地點,擴充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