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如 發達公司總經理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2-01 17:46

深耕公益力 藍青年團擴觸角

深耕公益力 藍青年團擴觸角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2014年2月1日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國民黨青年團近來舉辦多場社會企業座談,不乏許多創業青年家實踐公益,回饋社會。
中國國民黨青年團從去年底開始舉辦「社會企業家系列座談」,邀請多位青年社會企業家對話,分享理念與商業運作模式。
第一場邀請兩位23歲創業的年輕人,一位是高瑋呈,他夢想在柬埔寨蓋一所學校,在當地打造一個青年旅社品牌,他賣的是水泥袋加值而成的包包。
另一位青年為郭哲佑,他期待公平正義的消費,建立一個「讀、聊、購」的平台,並邀請各個新興社會企業家們在平台上「打群架」,「他們可能弱勢,可能懷才不遇,我們希望跟這些平民英雄合作」。
第二場座談,邀請的社會企業是「大誌雜誌」,由街友擔任販售員,在捷運站出口外銷售的月刊。雜誌總編輯李取中說,「每本售價新台幣100元,其中的50元是街頭販售者的勞動收入」,讓他們得以自力更生,藉此鼓勵大眾以消費取代捐助。
李取中也說,「大誌雜誌」在取材與封面上爭取主流市場,藝術感的設計以及公眾人物的號召力,讓雜誌銷售量不斷提升,同時也是提供街友的機會基礎。
第三場座談,邀請生態綠咖啡創辦人徐文彥和余宛如,兩人是夫妻檔。徐文彥積極在台灣推動「公平貿易」理念。
余宛如說,「生態綠進行的是消費運動,每一杯咖啡都帶有理念」,產品上的公平貿易標章,意味著生產端的被保障。
第四場則邀請冶綠創辦人薛焜中,他全力支持台灣本土的紡織產業,除了棉花的選用進口之外,紡紗、織布、加工都與台灣廠商合作。
「帶著淡黃色是棉花未經染整的原始面貌」,他說,有機棉T恤是冶綠的主力產品,價格與一般T恤差不多;平價策略,是冶綠對綠色消費的堅持,「讓消費者知道這是可以負擔的」,這是最好的理念實踐。
舉辦多場座談,國民黨青年團執行長殷瑋表示,這些社會企業家擁有自己的公益理念,並尋找到商業模式。
透過舉辦系列座談,殷瑋說,青年思索社會理念的另一種實踐方式,藉由企業獲利,關注他者,或是以公益消費取代捐助。這一系列的座談,每週一場,希望能夠打造對話交流的平台,期許推動相關政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