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ungching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11 19:20

鉅亨看世界─四輪吸血鬼

鉅亨網陳律安
二手車是許多窮人和信用不佳者唯一的選擇
Tiffany Lee 想要一輛車。她對需要坐巴士 2 個小時才能去 UCLA Health System clinic 上工感到厭倦。她也不希望每次要帶氣喘 7 歲小兒看診,都等請朋友幫忙。
她要的不過是輛車。
不過,她是一個有 3 個孩子、信用不好,且一年僅賺 2.7 萬美元的單親媽媽。沒有銀行或是汽車經銷商願意放款給她。
然後一個朋友介紹她去位於 Hawthorne 的 Repossess Auto Sales。這是一切噩夢的開端。
其他買家可能會對 Repossess Auto Sales 提出的方案卻步,但是 Lee 別無選擇。她付了 3000 美元的頭期款,同意未來 4 年每個月付出 387 美元,然後開走了 2007 年式的福特 Fusion。
然而利率是驚人的 20.7%,比全美二手車貸款的平均高出 2 倍。
一年過後,Lee 付不出車貸,也聲請了破產。因此當她接到 Repossess Auto Sales 打來的電話,說可以設法讓她的車貸付擔得起,她鬆了一口氣。業務經理甚至跟她說,可以送她一次免費的排氣檢驗。
於是在一個下雨陰鬱的週一傍晚,她將車開回了 Repossess Auto Sales,將鑰匙交給了一個員工,然後與經理坐下來談。
過不久,突然有 4 輛車衝來,將她的車團團圍住。
並沒有什麼新的貸款協議案,Lee 的車被查封。她與孩子只能在雨中枯等,直到朋友開車來送她們回家。Lee 說,那是她一生中最糟糕的經驗。她一頭栽進了「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 Buy Here Pay Here) 的黑暗二手車世界。
■ 黑心二手車商?
在這個少為人知,卻快速成長的黑暗業界中,經銷商高價出售二手車,而且採用極高的利率放款,有時可能會超出 30%。
這像是一種煉金術。從信用最差的人身上榨出錢來。這些人薪水很低、債務纏身,也沒有資格獲得傳統的汽車貸款。對這些人來說,有輛車是有工作的唯一方法,因此他們願意接受任何條件。
車商會先用低付款、一定貸引誘消費上?
《洛杉磯時報》報導,研調機構 CNW Market Research 指出,「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去年賣出達 240 萬輛車,較 10 年前的 130 萬輛增加許多。CNW 預估,全美約有 3.3 萬家類似的中古車經銷商,而賣新車的經銷商則有 2 萬家。而「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每年放款額達 800 億美元。
雖然經銷商不願透露真實數字,但是根據聯盟 National Alliance of Buy Here Pay Here Dealers 表示,利潤高達 40%,較新車經銷商多出1倍。許多經銷商希望客戶每個月回來 1-2 次付款,符合「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精神,而且只能夠付現金。
這個業界之所以能夠在艱難時刻蓬勃發展,因為無論客戶付不付得出貸款,它都有辦法獲利。4 個買家中,有 1 個就會違約。在房地產或是信用卡企業中,這可能會是一個壞消息,但在「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世界裡,違約指是另一個獲利的方法。汽車將被收回,然後很快地再度販售。新買家付了頭期款後,也接受了高利率的貸款。
新的惡性循環於焉展開。
只要車子不被撞爛,這些車就像不停下蛋的金雞母,不斷地創造獲利。資料顯示,某些車甚至被重複出售達 8 次之多。
雖然除了汽車及金融業外,「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知名度不高,但其實它在市場的市占率甚至高過一般經銷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一再轉手的二手車保值度高得嚇人;資料顯示,有些車輛在第二度或第三度售出時,價錢還高出首度出售。
由於顧客的違約,以及收回車輛,在這一行當中司空見慣,於是他們在車上藏著衛星定位系統,以及遠端發動組斷系統,讓回收車輛的人更好工作。許多車商在沒收車輛且也將車重新賣出後,仍對顧客窮追猛打。有些則雇用律師,每個月提出許多訴訟,以追回欠款。
堪薩斯市的 Finance Plaza,自從 1995 年起提起訴訟達 6000 多次。該經銷商每年賣出 1400 輛車。
■車商有話說
但業內人士對這樣的行為,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也沒有絲毫歉意。
「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顧問 Chuck Bonanno 表示:「我們的客戶沒錢,會未雨綢繆,除非我們逼他,不然他們是不會付錢的。」

車商說它們只是在協助顧客,本身的風險也很高
經銷商認為,他們提供的是很有價值的服務,讓信用不好的人有交通工具,所以他們才能供養家庭。他們辯解道,自己從事的行業風險很高,而且獲利可能幻滅。讓消費者把車開走,好像錢在街上跑來跑去,只能盼望客戶不要跑路。
經銷商指出,當買家違約,重新取回車輛是個成本龐大的風險。有些車就這麼人間蒸發,有些變成破銅爛鐵只能報廢。回收的車輛要能夠再度出售,還得通過許多法律規範,包括讓消費者有機會將車輛贖回。
Bob Okeley 在印地安納州有連鎖經銷商,每個月賣出 300 輛車,是 5 年前的 1 倍。他說需求增加,並不全是因為經濟不佳。
他說,他的客戶有些每年賺 9 萬美元、也有大學學歷。他們無法取得傳統貸款,並不是因為他們窮,而是無法不欠債。Okeley 說,經銷商藉由提醒客戶付車貸,以及催繳欠款的人,其實是在教導客戶金融自律。
「我們正在幫助那些不會理財的人們管理金錢。」他說。
從信用紀錄不良的人們身上收取高額費用的原因,可能在於「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經銷商並不靠第三方來融資。在傳統的車貸中,經銷商只是中間人,錢是由銀行提供。不過在「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中,並沒有第三方金主存在。這讓經銷商可以自訂規則、設定利率,避開主流放款銀行必須受限的條例。
一位創辦「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會計師指出:「這不是汽車業,而是金融業。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承擔如此風險的能力。」
■是車貸還是詐騙?
經歷過一些財務災難後,信用受損的 Cvitanov 夫婦不得不找上「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
37 歲的 Chris Cvitanov 經過 6 年前的一場車禍後,全身嚴重灼傷,從那時起工作便有一搭沒一搭。30 歲的 AimeeCvitanov 則自 2009 年底便丟了保險業的工作。那時他們的克萊斯勒 300 租約也很快的到期,她需要一輛車來重回就業市場。
超過一打的傳統經銷商,都讓這對夫婦吃了閉門羹,不肯放貸給他們。然後他們在電台上聽到了 M.K Auto Inc. 的廣告…
上門的 Cvitanov 夫婦表示,業務收集了他們的資料,確認他們的信用狀況後,表示他們唯一夠格開走的一輛車,是 2003 年份的三菱 Galant,它的里程數已經超越 10 萬英哩。

Kelly Blue Book是最具公信力的美國二手車指南
經銷商開價 7999 美元,比美國二手車評價聖經《Kelly Blue Book》上的建議售價還高出 1 倍。Cvitanov 夫婦能擠出 1000 美元的頭期款,然後經銷商提供給他們的貸款,利率是驚人的 25.98%,每個月得繳 290 美元。
經銷商遊說到,如果連續 6 個月正常繳款的話,可以換開比較好的車後,夫婦倆不情不願的簽下合約。半年後,他們從三菱換到開了 8 萬英哩的賓士 E 系列。車價則為 13398 美元,較《Kelly Blue Book》的估值高出 5500 美元,而且之前沒繳完的貸款,則納入新的應繳款項中。利率一樣是 25.99%,每月應繳金額提高至 498 美元,而且得一路繳到 2014 年。
到那時候,一輛賓士若再加上利息的錢,要價逾 2.5 萬美元。
Chris 指出,幾年前他能夠用較少的錢,分期買到一輛全新的賓士。
他們持續付了半年的貸款,並且嘗試重新協商貸款內容。當這些努力都失敗後,他們提起了訴訟,表示被貸款條件所騙。經銷商兩個月後與他們達成和解,將賓士車拿了回來,然後在夫婦的新的雪佛蘭 Tahoe 上,附贈 6000 美元的購車金。
經銷商 Magdi Saad Gendi 則無法取得聯繫。
Chris Cvitanov 最近找到一份修護冷暖氣的工作,表示他相當滿意事情的結果。他不願透露新貸款條件,不過一件事情並未改變,那就是由於信用不佳,貸款利率仍相當高。
■不同的世界
在傳統的汽車經銷商中,買賣是個相當棒的體驗。咖啡香味四溢、業代西裝革履、新車開出來時,油加的滿滿的。
「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經銷商中,景象則截然不同。標語上寫著對「任何人都放款」、「信用不好也沒關係」等標語。他們除了在廣播電台及電視上買廣告,也買進最近聲請破產之人的名單,開始用垃圾郵件及奪命連環 call 展開攻勢。
等待出售的車上,並不會在擋風玻璃上看到售價。價格談判上,著眼於消費者可以拿出多少頭期款,每個月可以付出多少錢。許多經銷商並不擔心信用狀況,反正會找上門的人一定情況都很差,但是他們很堅持一定要有一長串的保人名單。
他們也很常幫助客戶申請所得稅收抵免,然後剛好可以支應開出的貸款條件的頭期款部分。經銷商在繳稅日的 3 個月前,銷售量大幅拉高。「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也嘉惠了一個特殊行業,那就是販賣 GPS 追蹤器及遠端遙控發動阻斷器,在過去 2 年間,該行業銷量上揚達 40%。

二手車貸是法律無法完整顧及的小小死角
然而,它們卻很少被告。
■無法可管
「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經銷商,有時也會引來許多法律糾紛,比方說合約書上寫的貸款利率是 12%,然而後來消費者卻發現,付出的金額高達 20.3%。
這是因為「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同時身兼汽車經銷商及放款人兩個角色。因此該歸誰管、權責機構是誰模糊不清。許多經銷商根本不想理政府,不將放款事業立案。
加州並不認可「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是一個販售二手車的事業,因此對於它們的特殊業務也沒有相對應的法條。
美國聯盟貿易委員會 (FTC) 官員指出,該會近 10 年來皆未起訴任何一樁汽車放貸案件。官員表示:「這不是我們的焦點所在,因為單美國本身的問題就令人頭大。」
雖然國會去年賦予心設立知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監管消費者放款人的權力,當中也特別將「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納入規範,然而當局卻未表示他會專注於徹查汽車貸款。
消費者汽車安全及可靠性團體主席 Rosemary Shahan 指出,沒有人將矛頭指向車商,他們基本上是為所欲為,不擔心受到任何責難。
律師指出,有些車商故意與消費者達成相當容易違約的貸款條件,而將車輛收回然後為了減稅呈報損失,再讓車輛重會市場拍賣。他們甚至可以從一輛價值 2500 元的車上,榨出 2.5 萬美元的收益。
至於那位遭到陰險手段,使得車輛遭到回收的單親媽媽 Lee,後來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Lee 形容,被職員的車輛擋住去路,困在車上 30 分鐘,她感到非常驚慌,可為她人生中最漫長的 30 分鐘。
Lee 心有不甘,最後透過律師一狀告上法庭,她從破產法庭拿回她的車,並請請求 25 萬美元的賠償。最後兩造達和解,Lee 歸還車輛,Repossess Auto Sales 則免除了她的債務,還付給她一筆為數不明的賠償金。
Lee 現在正在物色新車,這次,她會遠離「在這裡買、在這裡付錢」的車商。
「無論如何我需要一輛車,他們就是吃定我這一點。」她說。 (文:陳律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