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sllouh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2-01 06:03
今年前十月 國銀大賺1,563億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10.12.01 04:24 am
金管會昨(30)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前十個月全體國銀稅前盈餘已達1,563億元,刷新民國93年全年創下的獲利紀錄。金管會主祕林棟樑表示,銀行獲利創下新高,主要是因銀行授信資產品質好轉,提列備抵呆帳的壓力小,獲利跟著增加。
換言之,銀行之所以擺脫金融海嘯的陰影,與景氣好轉有關,加上銀行嚐過呆帳的苦,近幾年放款趨於審慎,連帶使得銀行放款後吃下呆帳的機會降低,這也顯示銀行「獲利引擎」還是放款,不是來自手續費收入等方面。
銀行業者表示,1,563億元是今年前十月的稅前盈餘,往年年底前銀行還會大幅提列準備、打銷呆帳,導致全年獲利下滑。不過,這一、二年來,呆帳覆蓋率迅速上升,年底需要再大提準備的可能性降低。預估今年全年獲利數字將會更亮麗。
花旗衝第一 中信銀緊追
獲利排名第一的是花旗(台灣)銀行,稅前盈餘147億元,第二名是中信銀135億元,第三、第四名分別是兆豐銀116億元與國泰世華的114億元。上述四家銀行前十月獲利都已經擠進百億元俱樂部,除了花旗外,其餘都是金控旗下的銀行。
金管會昨天公布本國銀行最新營運概況,今年1到10月,全體國銀稅前盈餘1,563億元,已刷新93年創下的最高獲利紀錄1,553億元。
在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激烈下,銀行經營日趨困難,依據金管會資料,從87年開始,全體本國銀行獲利一路下滑,91年更首度出現虧損1,045億元,虧損家數多達24家。
呆帳變少了 逾放比降低
在銀行努力打銷呆帳、降低逾放下,92年銀行經營才漸獲起色,由虧轉盈,93年更大賺1,553億元,創歷年新高。但好景不常,94年因雙卡風暴等因素,獲利大幅縮水近五成。
今年隨著金融海嘯衝擊遠離、國內經濟復甦,全體銀行獲利也快速增加。
金管會表示,到10月底止,逾放比率0.73%,再度降低0.05 個百分點,37家本國銀行逾放比率皆低於2.5%。
另外,10月底本國銀行呆帳覆蓋率為135%,為歷年新高,顯示銀行承擔風險能力提高。金管會表示,將持續督促逾期放款偏高的銀行採取積極作為,改善資產品質及財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