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11-20 22:32

三十五、法句譬喻經——述千品之一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8 21:18 編輯
夕陽蕭鼓琵琶
ZoXXyiPa4Rg?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oXXyiPa4Rg
三十五、法句譬喻經——述千品之一
經文︰
『昔佛在舍衛國,有一長老比丘,字般特,新作比丘,稟性闇塞。佛令五百羅漢,日日教之。三年之中,不得一偈。國中四輩,皆知其愚冥。佛愍傷之,即呼著前,授與一偈︰守口攝意,身莫犯罪,如是行者,得度世時。般特感佛慈恩,歡欣心開,誦偈上口。佛告之曰︰汝今年老,方得一偈,人皆知之,不足為奇。今當為汝,解說其義,一心諦聽。般特受教而聽,佛即為說身三、口四、意三所由。觀其所起,察其所滅,三界五道,輪轉不息。由之昇天,由之墮淵,由之得道,涅槃自然,分別為說無量妙法。時般特豁然心開,即得羅漢道。
爾時有五百比丘尼,別有精舍。佛日遣一比丘,為說經法。明日般特,次應當行。諸尼聞之,皆豫含笑︰明日來者,我等當共逆說其偈,令之慚愧,無所一言。明日般特,往諸比丘尼。大小皆出,作禮相視而笑。坐畢下食,食已澡手,請令說法。時般特即上高座,自慚否曰︰薄德下才,末為沙門,頑鈍有素,所學度多。唯知一偈,粗識其義,當為敷演,願各靜聽。諸年少比丘尼,欲逆說偈,口不能開。驚怖自責,稽首悔過。般特即如佛所說︰一一分別身意所由,罪福內外,昇天得道,凝神斷想,入定之法。即時諸尼聞其所說,甚怪甚異。一心歡喜,皆得羅漢道。
後日國王波斯匿,請佛眾僧,於正殿會。佛欲現般特威神,與鉢令持,隨後而行。門士識之,留不聽入︰卿為沙門,一偈不了,受請何為?吾是俗人,由尚知偈,豈況沙門,無有智慧。施卿無益,不須入門。時般特,即住門外。佛坐正殿上,行水已畢。般特即擎鉢申臂,遙以授佛。王及群臣,夫人太子,眾會四輩,見臂來入,不見其形。怪而問佛,是何人臂?佛言︰是般特比丘臂也。近日得道,向吾使持鉢,門士不聽來入,是以申臂授吾鉢耳。即便請入,威神倍常,王白佛言︰聞般特本性愚鈍,方知一偈,何緣得道?佛告王曰︰學不必多,行之為上。般特解一偈義,精理入神,身口意寂靜如天金。人雖多學,不解不行,徒喪識想,有何益哉?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雖誦千章,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惡。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佛說偈已,三百比丘,得阿羅漢道。王及群臣夫人太子,莫不歡喜。』
白話解釋︰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位年老比丘,名叫般特。他剛出家做比丘時,因天性遲鈍、閉塞沒有智慧。佛陀就派五百位獲得阿羅漢果位的大沙門,每日去教導他。教了三年,連一首偈語也記不住,全國佛教的四眾弟子,都知道他的頭腦愚昧不靈。佛陀非常哀憐他,就將他叫到面前,親自教化他一首偈子,這首偈子就是︰守口攝意,身莫犯非,如是行者,得度世時。
當時般特對佛陀的慈悲深為感激,因此歡喜萬分,突然心竅開了,這首偈子也念得朗朗上口。
佛陀向他說︰你現在年紀這麼老,才會一首偈子,而且別人老早就會了,這不足為奇,我現在為你解說它的意思,你要注意,專心聽著。般特便遵命在那裏專心聽,佛陀就為他解說身犯殺、盜、淫,口犯妄言、兩舌、綺語、惡口,意犯貪、瞋、痴十種惡業的來由。並要般特反省這十惡從什麼地方產生,再細察它如何才會消失。眾生出入三界五道,就像車輪一般來回不停。
上升天界,是由於不犯這十業;下墮地獄,是由犯了這十業;甚且能成佛道涅槃,,也由這十業所清淨。佛陀將身、口、意所造作的善、不善行為,分析得清清楚楚,又為他解說一切無量數微妙法義,因此般特就突然悟道,當時證得阿羅漢果位。
此時有五百位比丘尼,另外住在一座精舍裏,佛陀每天都派一位比丘,去為她們解說經典和佛法。第二天輪到般特去當值,為比丘尼說法。
比丘尼聽說般特要來,都輕視而笑︰明天如果般特要來,我們就一起反過來向他解說經偈,使他慚愧說不出一句偈來!到第二天,般特就到比丘尼的精舍去,到的時候,大小比丘尼一齊出來,行禮以後,彼此都互相作眼色而笑起來。他們坐下吃飯,用完飯洗手之後,就請般特說法。般特也就不客氣了,便走上高座坐定,心地很謙虛,自我貶抑說︰我無才無德,忝為沙門,素來愚昧,所學有限,而且只知道一首偈子,大概知道一點意思,現在要為大家陳述,請各位靜聽。
那些年少氣盛的比丘尼,本來要先將這首偈子說出來,使般特的口不能開的;但是般特講了這番話,才驚奇而且恐惶自責,向般特叩頭懺悔。
般特就照著佛陀所說的,一一解析身口意三業的由來,以及身心造罪造福,升天得道、束心斷念,以及入定等等出世的方法。比丘尼當時聽到般特所說,極為驚奇與怪異,同時對他的教導也滿心歡喜,都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隔了一日,波斯匿王禮請佛陀和比丘僧,在朝廷正殿供齋與說法。佛陀要般特顯示神通,就叫般特拿著佛用的乞食的鉢,隨在身後行走。守城門的武士認得是般特,就不讓他進去。就說︰你是沙門,連一首偈子都不明白,怎能有資格接受國王的邀請?我是一個俗人,還略知偈語的大意,想不到你這位出家人沒有智慧,我們供養你沒有什麼意義,你不能進入城門!此時般特就停在門外,佛陀坐在正殿上,已經洗過手準備用齋。般特便拿著鉢,將手臂伸出去,一直伸到佛陀的面前,將佛陀的飯鉢,遞給佛陀。
國王和群臣、皇妃、太子們以及與會四眾弟子,看到一隻奇怪又長的手臂,從門外伸進來,只見手臂不見人影,就奇怪請問佛陀︰那是誰的手臂?佛陀說︰是般特比丘的手臂。他近來得了道,因為一向都是由他拿著我的飯鉢,今天守城門的武士不讓他進來,所以他只好伸出手臂,從正門之外把鉢遞給我!
佛陀說完,國王便命人將般特請進來,此時般特威儀莊嚴,神威凜凜,倍於尋常。國王請示佛陀說︰我們都聽說般特的本性愚鈍啊,不久之前,才會一首偈,怎能得道呢?佛陀向波斯匿王說︰學道不必貪多,能徹底實行最重要。般特只了解一句偈的要義,但他能深入奧處,一心直入,身口意三業無染清淨,如同天界的純金。世人雖然學得多,但是解不徹底,行不徹底,徒然喪失了心神,又有何益呢?
因此佛陀,就說了下面的偈語︰雖讀千篇文,不解真正義,不如會一偈,聞之可滅惡。雖讀千言書,無義有何益?不如一句義,聞之行後度。雖然多誦經,不解又何益?能解一法語,行之可得道!佛陀說完偈語,三百位的比丘,都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國王以及群臣、夫人、太子,大家無不歡喜,依教奉行。』
◎◎
開悟聖僧云︰『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箇箇圓成,只因一念差,現出萬般形。』
六祖壇經云︰『慧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大般若經云︰『尊重初發心者,如同一位智人。』
開悟聖僧云︰『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處處無所著,如日處虛空。』
《讀後感想》︰
老比丘般特,因天性遲鈍、閉塞沒有智慧,記不住一首偈語,而遭受到旁人的輕視。
就連修行者的比丘尼原也懷著輕視之心,所幸後來都自責懺悔。
佛陀沒有因般特的愚笨而輕視他,反而悲憫他,親自為他說偈語。
我們常說「佛心」,是指佛者之心。
待人處事方面,有時候,我們會迷惘該怎麼做才適當?我們可以自問︰「佛會怎麼做?」那麼,我們將不再迷失方向。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