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8-10 08:58

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10

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10
當你寫到第100個或者第200個答案的時候,你可能突然會有一陣內心情感上的涌動,但還不至於讓你哭出來。這說明那還不是最終的答案。但是把這些答案圈起來,在你接下來的寫的過程中你可以回顧這些答案,幫助你找到最終的答案,因為那可能會是幾個答案的排列組合。但無論如何,最終的答案一定會讓你流淚,讓你情感上崩潰。
此外,如果你一開始不相信人這輩子活著有什麼目的,你也可以寫下「1. 活著不為了什麼。」 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堅持想和堅持寫下去,你也會找到讓你哭出來的答案。
作為你的參考,Steve Pavlina在做這個練習的時候,花了25分鐘在第106步找到了他的最終答案。而那些讓他有一陣情感涌動的答案分別出現在在第17,39,53步。他將這些抽出這些答案重新排列,最後在第100步到第106步答案得到了升華。想要放棄的感覺出現在第55到60步(想站起來做點其他事情,感覺極度沒有耐心等等)。寫到第80步的時候,他休息了2分鐘,閉上眼,放鬆大腦,然後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這麼做很有效果,在那2分鐘的休息後,他的思路和答案變得更加清楚。
如果你一定要拿筆者來做參考,那麼答案是我當時比較無知,還不知道這個系統的方法,所以我用了四個月的摸索和迷茫,撞了很多牆,才找到了最終的答案(在第二章個人故事裡會提到)。但經過筆者核實,這個方法科學有效,只因為它提煉出了關鍵的原理。
無論你願意用什麼方法,你最終的答案一定會是一句比較長的句子,或者幾句句子的組合。這個答案在外人看來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說的那種「誰都知道,但是只有少數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這幾句空洞的句子會對你有非常豐富而且有意義的含義--因為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和精力去整理你過去所有的經歷,去思考,去判斷,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澱,最終領悟出來的。如果你認真看完了從文章開始到這裡為止所有的分析,你就會理解為什麼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