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05:30

根據路透統計,中國五大太陽能企業,去年合計裁員約8.7萬人、占總員工數31%。(法新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五大太陽能企業去年悄悄裁員近三分之一,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推動的「新三樣」成長引擎之一的太陽能,正深陷產能過剩、價格暴跌與巨額虧損三重困境。這波裁員凸顯中國多個產業因長期產能過剩與需求不振,陷入激烈價格戰;全球每年生產太陽能板數量約為實際需求的兩倍,且絕大多數由中國企業製造。
穩就業政治敏感 僅隆基認裁員
根據路透統計,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與通威股份等五家中國太陽能龍頭企業,去年合計裁員約八.七萬人、占總員工數三十一%。這些尚未對外公布的裁員數據,可能包括主動裁撤和自然流失,與太陽能企業普遍縮減薪資、削減工時有關,目的是控制虧損。
裁員在中國屬政治敏感議題,北京當局一向將「穩就業」視為維穩核心。除了隆基綠能曾承認裁員五%,其餘四家公司均未公開說明或回應路透提問。
晨星公司分析師王誠(音譯)表示:「太陽能產業自二○二三年底以來已進入下行週期,去年情況更加惡化,今年看起來仍未見好轉。」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今年七月的簡報,去年以來已有逾四十家太陽能企業退市、破產或被併購。
二○二○到二○二三年,中國太陽能製造商大舉擴廠,這波投資潮得益於北京當局從房地產撤資後,將資源傾向「新三樣」,即太陽能板、電動車與電池,但這波擴產潮也引發價格暴跌與激烈競爭;加上美國政府對中企在東南亞設廠生產的太陽能產品加徵新關稅,進一步擠壓中企利潤。二○二三年中國太陽能行業的整體虧損金額高達六百億美元(約一.八兆台幣)。
規模僅房產1成 虧損不相上下
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劉亞倫(音譯)估計,只有淘汰二十%至三十%的產能,中國太陽能企業才可能恢復獲利;儘管中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僅相當於房地產業的十分之一,但虧損程度已與房地產危機不相上下,這種情況極不尋常,也極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