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05:30
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鄧希煒昨出席台北政經學院研討會。(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鄧希煒昨出席台北政經學院研討會表示,世界正處於全球化放緩之中,各國政府多強調國家、經濟和環境安全,全球供應鏈透過「友岸外包」、「中國加一」、「中國加N」等政策而分散,反而因進口來源單一而降低了其韌性,但同時也讓洗牌後的貿易增加多樣和包容性。
他預估,未來五至十年內,全球經濟成長率將低於過去二十年,貿易更趨區域化及碎片化,美中對抗可能會致使「兩I」印度、印尼及「一M」馬來西亞崛起成為下一波新興大國,而台灣必須在美中緊張關係中謹慎避險。
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昨舉行「亞洲視野與聲音:美中緊張下的地緣政治後果」研討會,鄧希煒以「全球化受地緣政治、技術衝擊下的新趨勢」為主題演講。
鄧希煒表示,現在所經歷的並非首次全球化放緩或「去全球化」,但全球化永遠不會消亡,只是不斷改變發展出新趨勢,隨著被稱為「友岸外包」、「中國加一」或「中國加N」的供應鏈拆分持續發展,許多東南亞、美洲國家都因中國外移的供應鏈而受益。但此趨勢反而導致許多被拆分後的供應鏈過於仰賴單一進口來源,在亞洲是中國、在北美則是墨西哥,實際上降低了供應鏈的韌性。
鄧指出,讓中國二○○八年以前崛起成為經濟霸主的過程正在逆轉,全球化的新趨勢將圍繞區域化、更加以服務為導向、更加數位化此三方向發展,因此像台灣、新加坡及其他小型經濟體而言,應該更積極加入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新的區域型協定。
鄧強調,現今主要大國多首重安全、包容性,而非經濟效率,因此未來五至十年內,可預期經濟成長率將低於過去二十年,貿易也會更加區域、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