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全球股票型基金 10周來首見淨流入
2023年1月14日 週六 下午1:27
【時報-台北電】投資人看好通膨持續緩解,以及中國大解封將提振全球經濟,截至1月11日當周,全球股票型基金終於迎來了淨流入,為10周以來的首見。
根據Refinitiv Lipper數據,截至1月11日當周,全球股票型基金獲買超51.7億美元,為去年11月2日以來首次單周實現淨流入。
受汽油與其他商品價格下跌帶動,美國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減0.1%,較11月的月漲0.1%放緩,且為該數據兩年半以來首次較上月下滑。與前年同期相比,12月CPI上漲6.5%,較11月的年漲7.1%放緩,為連續第6個月降溫,並創下2021年10月以來新低。排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核心CPI月漲0.3%、年漲5.7%,核心年通膨率創下2021年12月以來新低。數據顯示目前美國通膨處於持續下降的趨勢。
歐元區去年12月CPI年漲9.2%,較11月的年漲10.1%下滑,為連續第2個月降溫。
以地區來看,歐洲和亞洲股票型基金淨流入金額分別為73.5億和 15.4億美元,而美國股票型基金遭賣超20.1億美元。
受惠於通膨放緩、能源價格下跌、中國開放邊境,以及歐元和英鎊兌美元大貶,過去三個月來歐洲股市表現亮眼,德國與法國股市漲幅均超過18%,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逾11%,而同一期間美國標普500指數僅漲8.5%。今年截至11日盤中,德國與法國股市上漲約7%,英國股市漲約3.8%,相較之下,標普500指數約漲2%。
中國股票型基金淨流入16.1億美元,創下去年7月6日來單周買超的新高紀錄。
就產業別來看,工業、金融與非必需消費品類型的基金分別淨流入11.5億、5.74億和4.79億美元,而科技股基金淨流出3.65億美元,為連續第10周失血。
在高利率環境下,投資人擔心科技等成長型股票的估值存在泡沫化的風險,因此會比較偏好銀行、零售與能源等價值股。
全球債券型基金單周淨流入169.2億美元,創下2021年4月來新高。全球中短期、高收益與政府公債型基金分別淨流入38.9億、35.6 億和18.9億美元,但抗通膨型基金淨流出4.8億美元。
貨幣市場基金淨流入133.7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周買超。大宗商品基金數據顯示,貴金屬基金小幅淨流入500萬美元;能源基金淨流入1.44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周買超。
美國通膨持續降溫和中國重啟經濟有利於原油需求前景,周五紐約期油再漲1.87%,收於每桶79.86美元,本周累計大漲8.4%。倫敦布蘭特期油周五收漲1.49%,報每桶85.28美元,本周收漲8.5%。
在新興市場(EM)方面,根據24627檔基金的數據,債券型基金獲得買超7.3億美元,而股票型基金吸引39.4億美元,創下2022年4月以來最強勁的單周淨流入。(編輯:柯婉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