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用這句台灣俚語形容「疫苗民族主義」再貼切不過。各國正展開一場搶疫苗大戰,卻也讓世人見識到弱肉強食的殘酷國際現實。在富有國家大肆收購下,今年世界經濟不僅可能無法如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般強勁成長,還可能因此損失近10兆美元。
IMF日前上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至5.5%,為2007年來最大年增幅,主要理由是疫苗普遍施打。然而事與願違, 全球疫苗聯盟(GAVI)估計,富國超額訂購逾8億劑新冠肺炎疫苗,還不包括購買14億劑的選擇權。
GAVI執行長柏克利說,他能理解各國購買疫苗數量超過所需的原因,為儘快結束疫情,各國早在藥品主管機關批准前就出手搶訂疫苗。他說,有些國家不曉得哪種疫苗有效,因而同時買了好幾種。根據各家構統計,加拿大的訂購量約可讓每人接種八劑,英國平均每人至少可打五劑,美國與歐盟每人三劑,澳洲至少每人五劑。
另據法新社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施打超過1億劑新冠疫苗,世界最富有國家占其中逾三分之二,以色列一馬當先,全國37%人口已至少接種一劑,逾五分之一人口已接種第二劑。 其次以北美、歐洲及波斯灣等國家接種人數最多,英國有13.7%人口接受注射,美國約7.9%,歐盟約2.3%。
相較下,世界最貧窮的29國還未展開大規模接種。世衛組織(WHO)感嘆說,富國已開始施打,最低度開發國家卻只能眼巴巴苦等。
然而,富國真能靠疫苗而獨善其身?國際商會(ICC)研究顯示,若無法確保普遍施打疫苗,全球經濟遭受的損失將高達9.2兆美元。WHO秘書長譚德塞警告說,其中近半損失來自富有經濟體。他說:「疫苗民族主義可為短期的政治目標服務,但支持疫苗雨露均霑,才能符合所有國家的經濟利益。」他強調:「這場疫情不會結束,除非疫情在全世界消失。 」
ICC的研究指出:「近幾個月來,先進經濟體追求能在疫苗供應上領先全球的政策,嚴重限制新興市場取得疫苗。」專家警告說,假如低所得國家仍深陷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富國也難全身而退。
ICC秘書長丹頓解釋說,如果低所得國家得不到疫苗協助,會對國際供應鏈、貿易及出口造成衝擊,將使已開發經濟體砸下數兆美元的貨幣與財政刺激無法產生持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