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不僅各地民眾囤積糧食準備居家抗疫,就連各國政府也忙著確保疫情大流行期間國內糧食供應無虞,已有數國下令禁止稻米等主食出口,引來糧食保護主義將進一步打擊全球貿易的疑慮。
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的政府25日下令,至少本月28日前,一律暫停簽署新的稻米外銷合約,因應新冠疫情;小麥麵粉主要供應國哈薩克也宣布,禁止麵粉、胡蘿蔔、糖和馬鈴薯出口;塞爾維亞已停止出口國內生產的葵花油和其他農產品;小麥出口大國俄羅斯也不排除祭出口禁令,將逐周評估情勢再作定奪。
經濟日報/提供
目前只有一小撮國家採取行動,尚未見到其他國家會紛紛跟進的跡象,但已凸顯出一個問題:這是否會觸動一波糧食保護主義行動,進一步打擊全球供應鏈和貿易流動?
倫敦智庫漆咸樓(Chatham House)新興風險研究主管班頓警告,若政府未能合作確保全球供應無虞,僅唯本國利益是圖,情況會更惡化;民眾瘋狂搶購加上保護主義政策,可能推升糧價,形成惡性循環。他說:「若是斷糧,社會將完全崩潰。」
目前糧食供應仍充裕,只是各地因應疫情採取封路、封城、鎖國等措施阻礙物流,以致農產品無法運到需要之處。全球消費者慌忙囤積民生必需品,包括主食在內。各國政府採取宵禁、禁止大型群聚活動等防疫措施,下一步也可能擴及糧食政策,例如戰時的配給制、物價控制和國內囤糧等。
進口國則趕緊擴充戰備儲糧。最大稻米生產與消費國中國已承諾大舉向國內農民收購稻米,即使政府已囤積足敷一年消費量的稻米和小麥;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也啟動新的採購招標;摩洛哥將暫停課徵小麥進口關稅到6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