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6-03-22 20:34
柯P公辦都更 新瓶裝「代拆」舊酒
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在文林苑案後,受到極大爭議,政府是否能以公權力介入都市更新,代為拆除房屋?至今都無解。台北市定義今年為「都更元年」,加上準總統蔡英文將大力推動公辦都更,北市今日發布《台北市公辦都市更新實施辦法》,是以《都市更新條例》作為母法,但令人玩味的是,市府以公共利益導入「代拆」標準,背後目的就是要讓公辦都更順利推動。
文林苑王家被拆除之際,北市府被大力抨擊侵害人民私有財產權,更讓後續都更案是否能以公權力介入拆除不同意戶,形成論戰,讓都更近年更加窒礙難行。北市府在柯文哲上任後,即定調政府作為實施者的公辦都更為未來導向,更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加樓地板面積,換取公共住宅的釋出量體。
北市府在《台北市公辦都市更新實施辦法》之中分為4種類型,包括「全程型」、「半程型」、「諮詢輔導型」、「代拆型」,其中「全程型」如蘭州斯文里整宅,為大型街廓的公辦都更;「半程型」則是民間建商卡關的案件,轉軌市府以公辦都更處理;「諮詢輔導型」是海砂屋等重建;「代拆型」則是民間建商若取得拆除執照但卻無法拆除的都更,可向市府申請代拆。
因此,北市公辦都更大架構是,除了大型劃定、具公共利益的新街廓都更區域之外,建商卡關案件因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緊急危難等,也能由政府介入轉為公辦都更。除此之外,已經取得拆除執照的建商都更案,經過專案小組協調評估,也能執行代拆,此類也不尋常地被歸納為「公辦都更」。
這樣的「代拆型」的公辦都更定義,是否能讓目前民間卡關的永春都更案順利拆除動工?或是透過制定《台北市公辦都市更新實施辦法》「新瓶裝舊酒」的方式取代《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代拆爭議,值得觀察。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分析,《台北市公辦都市更新實施辦法》背後反映,這是作為未來政府施行的公辦都更可以順利落實,而傳導「符合公共利益則可代拆」的概念,只是在民間私辦都更的部分,恐怕得強化比例原則的配套措施,如土地交換等方式,才不會讓文林苑的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