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27.jpg)
-
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5-18 12:29
05/18號盤中傳真稿筆記
05/18
陸資來台 投資務實為王 開放又互補產業優先
陸資來台辦法 5 月 12 日初步定案,經濟部也明定第一階段開放投資 99 個項目,不過股市反應似乎不如預期,市場所展望的重要產業,例如遠傳所屬的第一類電信或金融,都不在首波開放項目中,這時投資人要務實、冷靜,看準政府真正開放,兩岸又互補雙贏的產業。
第一類電信、金融、面板、晶圓代工,甚至鋼鐵、石化和房地產,都是市場關注的重要產業,但暫時還不開放。不過,首波開放的 99 項中,有 2個部分值得關注,一個是汽車產業,另外一個就是搭橋產業,尤其是 LED,相對會有機會雙 贏 理財網。
中國汽車市場在今年前 4 個月就已大幅成長,超越北美成為最大市場,今年預估銷售量將達到 1000 萬輛,未來 10 年看好;汽車類股成為焦點,當季獲利佳的裕日車更是天天漲停,不過,汽車類股從谷底上漲幅度已近 100% ,最近可能漲多,等拉回後考慮進場。
中國會不會投資,將因投資能不能帶領成長來決定,特別是台灣擁有技術,而大陸擁有市場的產業,相對就有機會;例如 6 月將進行兩岸搭橋交流的 LED;因此,LED 近期股價也都相當強勁,儘管高價股的億光、晶電不那麼剽悍,低價的東貝、佰鴻、璨圓等,就算周四大盤回檔,都逆勢抗跌。
至於同樣在 6 月進行兩岸搭橋的通訊產業,中國電信業者來台採購,通訊規格開出後,台灣業者應該蠻有機會的,尤其中國未來發展朝向 3G ,台灣要提供基地台設備,例如正文、建漢、合勤、台揚都有機會。
整體來說,針對中國長期看好,又在這次開放投資的產業,預期會過來台灣尋找策略聯盟,或者如汽車零組件廠,可能成為供應鏈,以務實的角度來看,應該都能脫穎而出。
陸資效應是有效果的,只是之前可能搞錯對象,或過度誇大,現在回歸現實,過程中又有利空,台股就大跌,等外資調整到正確對象,台股又大漲,但是等到投信和散戶搞清楚對象,行情又結束了。
政策還沒開放的產業,可能偷跑先插旗,簽訂策略聯盟意向書,但企業插旗就好像訂婚,到結婚可能要 2-3年,而散戶這時上車卻是結婚,因此,投資人更要冷靜,要看準政府真正開放,兩岸又互補雙贏的產業,才是真正能布局的好標的。
此外,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 (MSCI)14 日調高台股權重,新增 22 檔成分股,其中兩岸概念的股票就占了 1/3 ,例如桃園航空城的榮運和遠雄,表示即便是 MSIC 西方的角度來看,航空城也有機會,尤其公共建設部分,開放 11 項讓大陸投資,其中就包括航空城,在大摩「摩力」加持下,也有機會成為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