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鍾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5-04-01 07:28

品人生:價格透明化 物價平台上線

工商時報/台北報導
國發會開發多時的「物價資訊看板平台」於昨日(3月31日)上線,副主委高仙桂表示,這一平台呈現全台賣場、超商的食品、日常用品等60個品項及時價格,在價格透明化下,有助於穩定物價,降低通膨預期,這也是政府積極推動的「大數據運用」的一環。
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為讓民眾掌握物價,目前行政院消保處每月派員至賣場查訪15項民生商品價格,並對外公布。而為呈現更多、更及時的民生物價走勢,國發會花了三個月建置物價平台,運用財政部「電子發票」取得賣場、超商的及時交易價格資訊,經整理分為食品、肉類、水產品、蔬菜、水果、飲料、日常用品及南北貨等8大類60個品項,供民眾查詢。
國發會說,這一平台同時也呈現油、電、水及桶裝瓦斯的及時價格,讓民眾一目瞭然。此一平台(http://price.nat.gov.tw)初期每兩週更新一次價格資訊,第二季起將改為每週更新,以讓民眾及政府相關單位,及時掌握物價波動情形,到第三、四季納入平台的商品更將由目前60項倍增至120項。
高仙桂表示,藉由電子發票及時獲得的資訊經分類運用以讓物價資訊透明化,這正是政府「大數據運用」的一環。未來若電子發票更普及,還可以追溯原料成本的格價,以了解業者是否有哄抬物價的行為,並掌握食品安全的相關資訊,「大數據的運用」將會更上層樓。
吳明蕙表示,過去由於民眾無法及時掌握物價變化,當聽到物價波動,容易造成恐慌搶購而追漲物價,這個平台可以澄清錯誤的資訊,降低錯誤的預期,而穩定物價,降低通膨的壓力。
這一平台會否取代消費者物價(CPI)?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一平台是呈現個別商品的價格,而主計總處編製的CPI是呈現總體價格走勢,兩者內涵不同,其中傳統商店及市場等許多消費場所仍得派員訪查才能取得資訊,目前CPI約有兩成資料可自網路蒐集,但仍有八成須派員訪查。
國發會此一平台還設有「民眾提議」的專區,民眾可在此提供各項建議,國發會也會集結民眾提議,導入群眾智慧,作為研擬物價相關政策的參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