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柿子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1-30 09:50
《經濟教室》市場開放與義和團
■1900年義和團在北京發的揭帖(傳單):「上行下效兮,奸究道生,中原忍絕兮,羽翼洋人,趨炎附勢兮,四畜同群,逢天壇怒兮,假手良民,紅燈暗照兮,…,待到重陽日,剪草自除根。」
日前經濟部長杜紫軍說:「當前台灣彌漫著義和團的鎖國心態,那些認為中韓FTA對台灣影響不大、不用怕的,就是義和團心態。」
用鎖國這個詞彙描述台灣,不甚準確,台灣是世貿組織(WTO)成員,1990年代歷經兩百餘場雙邊諮商,貿易體制更在美、歐嚴審通過後才於2002年元旦成為會員,台灣如果是鎖國,豈有可能入會?
我若鎖國 豈能進入WTO
況且依WTO貿易政策檢討機制,台灣的貿易體制每四年需接受一次檢視,12年來若台灣未履行市場開放承諾,有鎖國傾向,豈能輕騎過關?
再者,今年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的經濟自由度,台灣名列17,優於南韓31、日本25、德國18;另一份世界經濟論壇(WEF)貿易便利指數裡的「國內市場進入」排名,台灣開放程度也優於韓、德、瑞士等國。如此看來,台灣儘管還有些市場進入的限制,實不可謂之鎖國。放眼全球,哪個國家沒有為保護本國產業、就業而採取一些限制措施?
至於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在開放的社會裡本來就會有正反兩面的意見,也不宜以「義和團」心態這麼強烈的字眼加諸他人?既然杜部長談及義和團,我們不妨回顧近代史來探討一下何以會出現義和團?
多數人對義和團的印象都在於其降神附體、扶清滅洋所引來的八國聯軍,但何以會出現這場洶湧的排外運動?根據史料,19世紀末中國民生經濟疲困,逾百萬人失業是根本原因
這得從1842年鴉片戰敗,中國被迫開放上海、寧波等五口通商談起,這個開放讓全國貿易中心由廣州移至上海,經濟結構改變,短短八年讓那些靠湘江、贛江運輸為生的百萬勞工失業,太平天國乘勢而起,東南半壁動盪15年。
隨著市場開放,經濟結構變化,1896年京津鐵路營運加上漕糧海運取代南北漕運,數十萬靠河運為生的勞工因而失業,大量洋紗進口又使得數百萬農村婦女無紗可紡,生活困頓,民怨沸騰,加以乾旱忽至,義和團揭帖所至,失業民眾雲集響應,遂釀巨禍。
盲目開放 將帶來災難
這是百年前的往事,多數人只記得事件的過程,卻忘了形成動亂的原因,太平天國、義和團許多舉動是迷信、無知甚至可笑,但何以追隨著動輒百萬?這自非一個鎖國心態所可以道盡的。百年前清政府因應世界經濟變局,其始也故步自封,其後也盲目開放,沒有預備好的市場開放,帶來的自然是災難而非福祉。
中韓FTA對我們當然有影響,台灣當然必須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然而FTA並沒有標準版本,全得在談判桌上爭取,政府在追求出口業者利益的同時,自不應忘卻國內市場開放的承受能力。
開放是兩面刃,談得好,有秩序的開放固然是福,但談不好所帶來的衝擊也不容小覷。遺憾的是,近年台灣理性思辯者日少,對立指控者日多,然而經濟政策若一直在政治光譜中檢視,豈有交集?其影響又豈止FTA而已?
小檔案
■台灣於1990年代為加入世貿組織(WTO),歷經200餘場雙邊諮商,11次工作小組會議的審查,我國經貿體制大幅自由化,總計修正貿易法、關稅法、銀行法、公司法、中央銀行法等40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