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09 07:41

中概內需股將是奧運受益人

北京奧運開幕前,港、中、台三地股市表現不同調,陸、港股持續下挫,但投信業者指出,投資人對奧運行情的樂觀期待,已經由奧運前轉向期待奧運後,大中華區經濟熱度不減,長期前景仍然看好,而奧運的題材,轉為「內需+品牌」來考量。
據了解,這次京奧運相關總費用高達2800億人民幣,為歷屆奧運申辦國之最。台灣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搶攻龐大商機。所以,觀察奧運題材,絕不能只用簡單的單線思考,而是要全面性布局。
台灣工銀中國通基金經理人蔣尚勳表示,奧運對經濟的正面影響主要產生在三個層次,包括奧運前的基礎建設;奧運期間的消費題材;以及奧運過後,則是績優品牌公司等相關奧運贊助商的效益接棒演出。
目前已進入奧運期間的消費題材,中國13億人口的廣大內需、購買力的提升,搭配大量觀光客湧進北京,將帶動消費性產業的增長動力。民以食為天,其中以食品業為直接受惠者。
加上,中國上半年零售銷售並未受到股市下跌的影響,逆勢出現20%的強勁成長,台股相關的中概內需類股,可望成為受惠的族群。
以統一為例,統一於2006年底以人民幣1.5億元拿下奧運方便麵項目的贊助廠商資格,也是大陸方便麵業者中,唯一可將奧運五環圖片放在產品的業者,是最大的贏家。此外,2008年北京奧運若能帶動一波大陸當地的消費風潮,對我國通路廠商將是一大利多。
再來,就是奧運過後,相關奧運贊助商的效益接棒演出。對廠商來說,若能在消費者看球賽時同時曝光商標或產品,比起廣告時間的被動收看更為有效;贊助關鍵隊伍,甚至可能贏取更高的品牌認同和忠誠。蔣尚勳說,以腳踏車產業為例,透過贊助奧運比賽項目,提高品牌形象,也有機會擴大占有率。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