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ky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23 15:27

財經觀點/建立保險業糾正制度

金管會宣布由安定基金接管財務惡化的國寶人壽和幸福人壽,這是首次一口氣接管兩家保險公司。
外界預估這次標售,安定基金可能要墊付600億元,這也是繼兩家產險公司及國華人壽後,再一次以安定基金解決問題保險公司;這些經驗顯示,提早建立保險安全網機制的重要性,以避免社會繼續付出重大代價。
保險安定基金機制(Insurance Guarantee Scheme)是國際上採用最為廣泛的「保險安全網」制度,也是保戶在保險公司倒閉時的最後一道防線,例如歐盟27國,都設有保險安定制度。我國安定基金的設計,則類似銀行體系的「存款保險加上金融重建基金(RTC)」組合體。
保險安定基金最重要的功能,在於安定市場信心與維持穩定,有保險安定基金,我們若不幸買錯保險公司保單時,可在不損害權益前提下,找公司接手,例如國華人壽移轉給全球人壽,或在一定額度內墊付保險金,例如國華產險清算。
如果保險市場沒有這種穩定制度,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足以導致盲目擠兌或集體解約,市場系統性風險將大增,整體社會可能付出更大代價。
但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有一個堅強厚實的安定基金,還是要付出代價。我國安定基金來自兩部分,一是由保戶所繳交保費提撥,目前每年約有30億元進帳(這與國庫無關),這很像是保戶在買保險時,同時買一個保障保險公司倒閉風險的保險。
第二部分財源是金融營業稅特別準備,來自原本金融業要上繳政府的營業稅款,每年約250億元。因為這部分間接來自稅收,外界不免出現這是用公帑彌補業者虧損的質疑;雖然這種質疑,在學理上並非全然有理,但審慎惜用寶貴的安定基金,應是多數社會大眾的期望。
經過國華人壽墊支833億,以及這次約600億元教訓後,市場應該很清楚,建立問題保險業即時糾正制度已刻不容緩;金管會目前積極推動中的修法,更應加快步伐,務必在問題保險業出現淨值缺口前,就斷然採取行動,否則安定基金就算有金山銀山也不夠。
(本文由彭金隆口述,記者孫中英整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