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4-03-31 05:25
3/31號傳真稿筆記
服貿搞不定…大盤風險增
國發會上周公布台灣今年2月景氣對策信號,由黃藍燈亮回綠燈,綜合判斷分數25分更是2011年7月以來的新高,顯示台灣今年景氣可望穩定復甦,加上央行第1季理監事會議第11度維持利率不變,續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激勵台股周五盤中再創年度新高。
然而,價創新高成交量的擴增卻無法跟上,連月均量轉趨下滑的疑慮也已浮現,因此,即使政策面積極偏多,若量價背離的現象依然如故,台股面對美股高檔震盪與反服貿抗爭遲遲無法落幕,再度出現拉回修正的風險將逐步升溫。
出口、消費與企業投資是支撐GDP成長的關鍵。今年歐美日先進國家經濟復甦相對穩健,全球貿易量可望提升本應是台灣出口增長的推手,不過,東協各國受美國量化寬鬆(QE)縮減熱錢退場的衝擊,倚賴投資拉動經濟成長的動能已經趨緩,而中國年度經濟工作重點定位在深化改革,不再簡單以經濟成長率論英雄,因此,台灣外貿產品去化的兩個主要市場增長受阻,第1季出口成長率要達到主計總處目標1.32%恐有難度。
遺憾的是,台灣的出口與企業投資呈現高度正相關,出口每增減1%,企業投資也平均增減1.2%,出口無法有效增長,企業投資也將疲弱不振,連帶著內需市場也就無法受益,實質薪資倒退國民可支配所得也就無法上揚,國內消費市場萎縮,占GDP比重七成左右的服務業無法成長,服務業占就業人口又接近六成,自然無法感受與享受經濟成長的好處。
國人總愛拿台灣與韓國作比較,眼看韓國去年經濟成長率上調到3%,人均國民所得已達2.62萬美元,台灣卻仍在2%上下浮沉,人均國民所得也只有2.09萬美元,韓國全年出口高達5,596億美元,離台灣3,054億美元的兩倍已經不遠,連就業市場的數據都顯示台灣已屈居下風,怪不得國發會的管爺會認為韓國早就不把台灣看在眼裡,站在外貿最前線的台商自然更是心急如焚。
觀察韓國近年來經濟發展快步超前台灣的過程,其政府積極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藉消除關稅壁壘提升韓商產品全球競爭力應是關鍵。馬政府想要為台灣經濟找到有效的增長點,期望透過自由化來提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努力地想要完成ECFA架構下的兩岸服務和貨品貿易協議,為台灣未來加入TPP或RCEP鋪路,應該是理論上正確,實務上可行的政策方向。
但是,由於種種輕忽與疏失,引發反服貿學生占領立法院的軒然大波,眼看就要從善意的苗圃中結出惡果,如何能不令人心憂。期待各方運用智慧尋求解套之道,勿使台股投資人再受池魚之殃。(作者是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以上內容,為引述報章雜誌或網路Blog,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