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單 發達公司副總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01-17 08:33
家有失業老爸
「為什麼刪掉我?我怎麼這麼倒楣?」劉維志(化名)今年五十八歲,在某出版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獨生子今年剛升高一。最近他奉命擬妥一份棘手的部門裁員名單後,卻意外接到了自己的資遣通知單,要被迫離開服務十五年的公司。
中高齡失業潮 十幾年來最嚴重
行政院主計處指出,受全球金融風暴衝擊,今年十月份失業率驟升到四.三七%,創下三年來新高,代表每天有四十七萬六千人想就業卻找不到工作。景氣轉弱,今年度因業務緊縮所累積的關廠失業人數激增到十六萬六千人,理專、財顧等金融從業人員手中的飯碗一邊端一邊抖,連竹科電子新貴也被強迫休假,改當奶爸在公園帶小孩。
這波失業潮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九月份以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失業者增加速度最快,他們大多是家庭經濟主要負責人,一人失業全家受害。以每人負擔依賴人口兩人計算,保守估計目前就有超過一百四十七萬四千人的生活遭受失業影響。其中,失業的中高齡男性大多在組織內有一定的位置與薪水,人生已過了生產力最高、進入學習力衰退的階段,想再出發不易,屈就意願亦不高。
根據長期關注失業家庭問題的光寶文教基金會認輔志工團召集人吳銀玉觀察,這波中高齡失業潮是十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對家中子女還沒獨立、自己又很『ㄍㄧㄥ』的父親來說,衝擊真的很大。」
失業會經歷的幾種情緒
跟隨失業而來的情緒變化,是許多爸爸們即使無力接招、也不願說出來的痛。精神科醫師陳俊欽指出,經歷失業痛苦就好像生了重病的癌症病人,通常會有幾波段的情緒轉折:
焦慮期:失業潮壓力最大時不在失業那一刻,而是公司發佈裁員訊息時,身為中高階主管感到工作朝不保夕的焦慮。
否認期:剛失業時因心理防衛會產生強烈的否認機轉,有人每天依舊西裝筆挺準時出門,不肯面對事實;失去工作對他們來說等於失去一切,自我認同危機浮現。
憤怒期:接著會感到極端憤怒:「為什麼是我?」對老闆、對大環境不滿,對家中瑣事毫無理由地挑剔,成了一隻極度敏感的暴龍;嚴重者可能演變為家庭暴力、酗酒、離婚、憂鬱甚至自殺等社會問題。
接受期:受挫後,意志力較強與得到適當支持的人會逐漸接受事實,以行動面對。
但原本受挫復原力就差的失業爸爸,要是解決不了實質的經濟難題,很可能在經歷憤怒期後,淹沒在家庭暴力、酗酒、離婚、憂鬱甚至自殺的漩渦裡。
經歷自我角色的懷疑
「突發的失業事件對家庭來說就像是『外力入侵』,家庭的實質面和心理面都會產生壓力,夫妻、親子對彼此的角色定位和期待,勢必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兒福聯盟知識長王美恩指出。
楊基寬在創辦一○四人力銀行前,也曾是中年失業爸爸。三十六歲時他瀟灑辭職,既沒收入,也沒多少存款,對未來更無明確計畫,家中經濟全靠太太薪水,而女兒才剛升小一。賦閒在家的兩年,楊基寬的生活失去主軸,等太太回家才跳進書房裝忙,有時心虛到不敢面對太太、岳父岳母和朋友,雖然太太始終默默支持,從未埋怨,但他卻感受無比壓力。
楊基寬在一○四網站文章中提到,「失業的時候是沒有人格的,只有把自己關在書房,研究自己想做的事時,才有人格。」成功站起來的他總是很怕再談那段日子,因為「會傷心」。
失業爸爸的人格特質與成長歷程,是左右個人與家庭能否擺脫愁雲慘霧的因素之一。
上班族美如(化名)的先生失業兩年多了,雖然他曾參加職訓課程,多方嘗試至今未找到工作,但他和大多數失業爸爸一樣,從未跟美如談過內心的壓力。美如為怕娘家擔心而隱瞞事實,娘家得知後相當擔心女兒的處境與經濟壓力。為維護先生尊嚴,美如還強力阻止娘家找先生談。她認為先生從小被過度保護,極少有受挫經驗,夫妻關係如履薄冰。
爸爸失業時,全家人的生存守則
當原本是一家支柱的爸爸失業時,全家該如何調適以共度這場危機?過來人與專家提出了實用的建議:
一、給失業爸爸:說出來,沒什麼大不了。
男性面對難題時,較不懂得也不願意求救,通常以酗酒和憤怒(暴力)來解決。另一型失業爸爸則完全悶不吭聲,變成自閉的睡美人,急壞一票家人親友。
別讓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曾經出書護衛「不快樂的權利」的精神科醫師陳俊欽認為,沒有人生來就必須積極、樂觀。憂鬱、沮喪、頹廢和猶豫,都是應該被保障的情緒。失業爸爸首先要能突破心理障礙,面對自己、面對事實,並做好坦承面對家人、尋求支持的心理準備。做到坦承對男性並不容易,因為那必將暴露自己的弱點。
同時,失業爸爸也必須開口向妻子確認會努力共度難關的意願,不因「理所當然」而忽略這個重要步驟,把那雙可能鬆脫的手重新牽起來。
二、給妻子:支持陪伴不越權,情緒脫鉤處理。
失業爸爸的婚姻出問題,常來自夫妻間摸不著頭緒、且強度很高的負面情緒投射,如憤怒、指責、借題發揮。因此夫妻倆都要搞清楚敵人是全球性的不景氣,不是最親密的家人。兩人要學習覺察自我情緒的變化,不讓負面情緒像頭橫衝直撞的野牛,撞壞了此時更形珍貴的親密關係。
面對先生失業的狀態,「女性得先學會在情緒上脫鉤處理,不用言語互相刺激,最好是擱置他,不越過權責去幫助他,記得對他表達足夠關心、沒有拋棄他的意思,」陳俊欽更提醒,女性必須讓男性自己經歷這段歷程,這肯定需要時間;當下女性應把焦點放在「保住家庭整體功能」與「保護自己和小孩」上,而不是花力氣去安慰先生,或幫他找出路;同時在情緒上健全自我價值,不過分委屈求全與自我犧牲,是妻子能給先生最強有力的支持。
為避免負面情緒波及無辜的家人,尤其是孩子,吳銀玉建議妻子得協助先生找到憤怒的出口,「妻子可以建議先生在洗手間拿一大卷報紙使勁敲打,或用力扭擠大毛巾,把想罵的人、心中的怒氣以無傷的方式發洩出來,有助於平復心情。」
三、給全家:召開家庭會議,默默支持不多嘴。
經濟面的首要工作,「一定要維持家庭原本的功能運作正常,」陳俊欽提醒。吳銀玉建議夫妻在取得共識後,應立即召開家庭會議,充分告知家人父親失業的事實,接著進行家庭財產資源的總盤點,列出每月支出收入的項目,為因應失業,全家人得重新檢視家庭的消費、存款與投資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如媽媽出去工作、孩子打工。愈是坦然面對,讓所有資訊透明化,愈能讓家庭成員迅速獲得安定的支持力量,平靜迎接改變。
曾經歷失業的微軟副總經理洪志鵬認為,給失業爸爸的家人的建議很簡單,「就是閉嘴。」男性原本就有很高的情緒城牆,這時候自尊薄如紙,已經夠壓抑難過了,家人太急著給建議,只會增加失業者心理負擔。
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王韻齡認為,「想幫忙」會觸及權力高低的敏感水平,一定要很小心,她強調:「太太千萬不要碎碎唸,」耐心等先生從情緒的洞穴中走出來,此時反而孩子們適時給父親的鼓勵打氣,會比太太的還有效、更容易被接受。
四、給夫妻雙方:特別關照孩子的情緒。
擺在失業家庭面前的難題多如麻,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被忽略。吳銀玉提醒,「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敏銳,當家庭氛圍整個都不對了,他們會害怕,失去安全感,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他們在校的學習會受到嚴重影響。」
失業家庭裡原本活潑的孩子會變得沈默寡言,原本安靜型的會想藉由更好的表現安慰爸媽,「而那些看見家中有暴力或劇烈爭吵的兒童,可能出現課業無法按時完成、人際關係退縮或作惡夢尿床等行為發展退縮現象,」王美恩指出,這些被稱為「目睹兒童」的孩子,要藉助專業輔導協助來抒發負面情緒,她也建議,夫妻在狀況良好時,應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多和他們聊聊家裡的狀況,並讓孩子理解爸爸待業是暫時,非他所願,全家人應共度此一非常時期,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
孩子遭遇家庭瓶頸,正面來看,也是讓他們變得體貼、獨立,長出生命能量的契機。吳銀玉國二時經歷一段父親失業的日子,「那時我只想打工幫忙分擔。所以暑假我拜託花蓮港拆船廠主任讓我去賣青草茶,每天拔很多的咸豐草,加黑糖用大鍋煮,再買大冰塊做成青草茶,去批西瓜、批麵包一起賣,一個月居然賣到三、四千塊,比公務員薪水還高,」她至今還記得母親數一疊綠色百元鈔的驚訝神情,與來自母親的讚美之詞,吳銀玉感恩地說,困頓裡她獲得了最珍貴的自信與自尊。
儲備能量 尋找重新出發的機會
對大多數一出社會就投入工作的忙碌爸爸來說,離開職場可視為重新檢視生命歷程、調適角色的機會。
四十一歲的歐爸,八年前自己開餐廳時,曾以自創的義大利美食打出名號,賺進大把鈔票,卻讓小女兒整天悶在地下室看卡通、畫圖度日。如今為照顧患病家人,忍痛結束餐廳營業,他順理成章化身「家庭煮夫」,負責接送小女兒上下課,盯著叛逆期大女兒的功課,「失業沒什麼大不了,不要怪東怪西,把目前的角色扮演好最重要。」
今年三十九歲的工程師陳立志,因身體微恙於八月離開人人稱羨的台積電,回家和三個兒女朝夕相處成了奶爸之後,才深刻體會,要這群小蘿蔔頭開口叫爸爸、跨出人生的第一步,「怎麼這麼難啊?」
陳俊欽指出,多半面臨問題的失業中年男性,都是因為他們生命的價值和面向太單一,人生只有工作上的一種角色,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陳俊欽建議,爸爸們可以嘗試工作之外其他活動、社團、宗教、志工、家庭生活等的投入,「給他一個新的身分,讓他用新的角色社會化、認識更多新的人、再度被融入社會裡,在新的角色上找到價值感,」陳俊欽舉例,可以讓男性在家庭中找到新的角色、任務、能做的愈多,價值就愈能增強。
另外也可以透過家庭聚會或參與其他團體活動。陳俊欽提醒,要特別注意,相關的活動最好沒有競爭性。
失業之所以伴隨龐大壓力,是無法操之在己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洪志鵬建議,待業的爸爸神經最好大條一點,盡力找尋機會,其他不要想太多。但重要的是保持正常作息,思緒清明,儲備重新出發的能量,拿回人生的發球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