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12-18 18:40

沒有希望,生命就沒有意義

我罹患胃癌20年,卵巢癌13年,我能活下來,首先該感謝的是上帝替我安排了醫術高明又有愛心的醫師們,他們一路陪著我走過20年的抗癌歲月──婦科何師竹主任,腸胃科張繼森主任,婦科黃曉峰大夫。
從他們的關心、陪伴、照顧,讓我體會到癌除了治療之外,外來的安慰與自我鼓勵也是很重要一環。病癒後我每年都到日本去逛書店,找一些勵志的書(因為日本這類的書比較多),20年來這些書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也引用這些故事走進癌症病房當志工。在這裡我想跟讀者分享一個美國黑人女孩的故事。
美國伯利恆有個黑人女孩從小就與眾不同,她很小的時候,就患了小兒麻痺症,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憂鬱和自卑越來越重,甚至拒絕所有人的靠近。不過,鄰居有一位斷臂的老人,卻成了她最要好的伙伴。老人的一隻手臂是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了,但他卻非常樂觀,經常講各式各樣的故事給小女孩聽。
有一天,女孩被老人用輪椅推到一所幼稚園附近。幼稚園裡孩子動聽的歌聲吸引了他們。當孩子們唱完歌後,老人說「我們為他們鼓掌吧!」小女孩吃驚的看著老人說道:「你只有一隻手,而我的手又動不了,怎麼鼓掌啊?」
老人笑了笑,然後解開襯衣的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胸膛,在這個還有幾分寒意的初春季節,老人的舉動讓小女孩內心湧動起一股暖流。老人笑著對他說道「只要努力,一隻巴掌同樣可以拍得響,就如同你如果努力訓練,同樣能站起來一樣。」
那天晚上,小女孩請父親幫她寫了一張紙條貼在床頭,紙條上寫著:「一隻巴掌也能拍得響。」
從此以後,她開始配合醫生做各種治療和復健,父母不在時,她甚至扔開枴杖,穿上那雙無數次讓她痛徹心扉的鐵鞋嘗試著走路。
破繭化蝶的痛苦是非常殘酷的,但女孩為了一隻可以拍響的巴掌而堅持著,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行走、奔跑……。
女孩十一歲時,第一次脫掉鐵鞋,赤腳跟著哥哥們打籃球玩耍。到了十二歲時她已經完全不用鐵鞋了,而且她也開始學習打籃球和田徑運動。十三歲時,她報名參加一項跑步比賽,結果她遠遠的落在最後面。上高中時她參加每一項跑步比賽,但她每次都是最後一名。
所有人都勸她不要再參加任何比賽了。可是她仍繼續堅持比賽。有一天,她跑了一個倒數第二名,漸漸的直到有一天,她終於贏得一項比賽。從那時候開始,她參加的每一項比賽都能獲得勝利。
一九六○年羅馬奧運,女子一百公尺決賽,當她以十一秒一八的速度,第一個衝過終點線後,全場響起如雷的掌聲,現場觀眾全都站起來為她喝采,齊聲歡呼女孩的名字:威爾瑪.魯道夫。
那一屆奧運會上,女孩成為當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一共摘了三面金牌,同時成為第一個黑人奧運女子百米冠軍,而且她優雅的跑步姿勢,還被人們稱讚為美國的「黑羚羊」。
「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哪怕只剩下一隻手臂;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夢想哪怕殘疾得不能行走。」成名後的威爾瑪.魯道夫每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都會敘述這段成為她座右銘的經歷。
在這裡我想呼籲各位:「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哪怕光亮渺小如豆,我們都要堅持舉著,即使燭火燙傷皮膚,也不能輕易放手,否則我們將永遠在黑暗中。」的確,即使一隻抱繭而終的小蟲,也有破繭化蝶的美夢;即使被踩入土裡的煤塊,還獨自閃爍黑亮的眼睛,而我們也一樣,活在希望之中,沒有希望生命也就沒有意義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