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44/4445.jpg)
-
joyes 禁止登錄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12-08 18:41
鉅亨看世界-尋找黃金屋
電腦主機逐漸在角落中掩了一層灰,泛黃的點陣印表機疊放在龐大的 CRT顯示器上,地上放著字面斑駁的老式鍵盤,旁邊塑膠袋裡裝的是無法再使用的手機、 MP3、PDA等消費電子商品…,這惱人的畫面,相信是很多人家裡常見的景象,丟了怕麻煩,不丟又怕亂。
不過對於這個苦惱,來自美國的Brandon Mendelson 或許有些答案。
這位財務狀況「極度」危機的研究生,正面對龐大的生活費壓力,伙食開銷、醫療保險等等,幾乎讓自己瀕臨破產。現在他最需要的能夠有一筆現金可以周轉,至於錢到底要從哪裡來呢?
在前幾個月,某天他在瀏覽學校網頁時,無意間逛到學校的回收資源組織,驚訝地發現這個組織所需要並非酒瓶、舊報紙或紙盒等等傳統垃圾,而是數位產品的回收(digital debris)。
之後他開始利用在美國知名社群網站Facebook的帳號,四處向好友徵求舊手機、空墨水閘等,剛好這些朋友通常都不曉得該如何處這些垃圾,只好隨意擺在房間角落逐漸被遺忘。
他計畫將這些四處收集的電子產品垃圾先堆在自己家裡的某一處,再來進行回收的工作,送到那些有提供「回收換現金」的公司。目前,他已經成功的將幾支東芝 (Toshiba)的舊手機送回公司,每支現賺11美元。
「雖然這點小錢做不了什麼事,但當你冰箱空空如也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每一分錢的可貴。」Brandon Mendelson有感而發道。擁有些許心臟疾病的他指出,醫療保險是他目前最大的開銷,每兩個月就得繳 917美元的費用,因此他更努力去收集舊的電子產品,至少有能力先把保險費繳完再說。
隨著美國經濟不景氣,消費者荷包越來越小,因此越來越多民眾和 Brandon Mendelson一樣,在家中翻箱倒櫃或是問遍親友,就是要找出可回收的電子產品來換取現金,包括已不敷使用的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遊戲機、手機等。
美國這一場百年來僅見的金融風暴,確實讓國內興起一波垃圾回收潮。根據環保局統計顯示,在1999-2005 年間,美國民眾會回收 15%的老舊數位產品,這個數字在這 6年來都保持在固定水準。但是到2007年時回收率增加到18%。
光在今年7、8兩月,東芝回饋給回收舊科技產品的金額就有8448美元,該公司表示有 90%民眾要的不是什麼禮券或是來店價格折扣,他們要的就是現金。
一位在美國依利諾州的從事行銷工作的民眾LaTosha Johnso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當然會用舊手機、相機或電腦來換取一點現金,上個月我把手機回收給 Spring公司,最後換回了15美元的電話費折扣!」,在這個景氣不佳的環境裡,現金才是每個人最想要的東西。
而這樣的回收熱潮,也剛好呼應了在業界流行已久的「綠化」概念,過去10年來,全球各科技製造與零售業者逐漸開始經營品牌形象環保化。電腦大廠戴爾 (Dell)、蘋果電腦公司 (APPLE)、HP等大型企業,在去年就陸續宣布展開回收舊產品的計畫。
美國電子零售業者RadioShack最近也推出一個電子商品交換的方案,讓消費者可以先利用網頁上安置的計算機來計算一下手頭上舊電子產品的總價,如果認為這個價格合理,那麼消費者可以將這些產品寄到 RadioShack去,由該公司來負擔運費。相關作業處理完後,RadioShack則會將等值禮券寄給消費者。
Staples(SPLS-US)則是全美第一個連鎖型零售業者有提供回收所有品牌的大型辦公室電子商品,例如桌上型電腦、印表機與傳真機,手續費只要花10美元。在今年10月12日到11月15日的這段時間, Staples會回饋30 美元的來店折扣價,給那些回收舊電子產品的民眾。
「他們沒辦法就這樣把印表機、 CRT螢幕等之類的電子產品垃圾丟掉,於是就在家裡越堆越多,我們甚至有收過超級古老的點陣式印表機!」Staples 技術採購部門副總Scott Rankin表示。
東芝也有類似的方案,消費者透過官網上安置的計算機來算出回收大約可得多少錢,例如一台戴爾 Intel Pentium M Centrino 筆電,大約可以回收28美元,如果狀況維護良好,最多能換取52美元。
過去幾十年來,消費者只會選擇比較方便的回收計畫去做。專家表示,不但現金成了回收人潮增加的原因,對於企業界來說也有相對的誘因,因為推行回收的方案能夠提高品牌的好感度與形象,也可以配合各州政府的政策。目前美國有18個州都有針對科技產品回收的相關法律規定。
「美國實行綠化的企業越來越多了,假設一間公司擁有 10%的市佔率,那麼它就應該要回收 10%的產品。」美國國家回收聯盟(National Recycling Coalition) 執行董事Ed Skernolis表示。
這裡有個事實必須要了解,電子科技產業對於環境的污染程度通常比一般人想像中嚴重許多,廢棄物累積的數量與速度一年年增加,而許多較有遠見的國際企業龍頭很清楚如果不朝回收或是其他環保方案等終極目標發展,事後將花費更大的經濟成本去彌補,也會逐漸失去消費者的青睞。
而收集電子垃圾對許多企業而言,也倒不失為一個行銷策略的手法。東芝產品經理Mona Pal就說,「我們將回收計畫視為產品 DNA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品牌戰略。」
同樣地, Staples公司也將回收計畫當成客服模式的其中一部分,就像協助顧客在家中安裝電腦網路一樣。然而,對自家產品的銷售手法又是另外一套了。 Staples表示,從店裡購買的印表機一旦用壞或回收時,他們當然有責任。只是希望當客戶重回店裡時,能夠購買下一個產品。
Staples 表示,從2007年開始店裡回收的電子產品重達 200萬噸,包括2400萬盒的舊墨水閘,以及超過 25000支的手機與 PDA。美國堆積的電子垃圾逐年增加,在全部的垃圾種類中就佔了2%,而且正持續攀升中。根據 Staples估計,每天在美國被丟棄的電腦就多達13 萬3000台。
但是這裡有個少數人會想到的問題:那些被回收的電子垃圾最後都到哪兒去了嗎?根據致力於追蹤全球廢棄物的組織Basel Action Network表示,約有 80%來自美國應該被回收的電子垃圾,結果都被偷偷集裝成箱放在船上,出口到中國大陸等地,形成一個電子垃圾交易的黑市,嚴重地汙染當地地區。
對此,東芝是拍胸脯的保證那些回收的產品絕對不可能再被使用,更會負起相關責任。
只是,當越來越多人處心積慮要用回收來換取現金時,是否會想到去找一找回收產品的最終送達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