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2/24/22428.jpg)
-
丫頭珠珠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4-10 19:12
專家:大陸緊縮政策效果初顯
(中央社台北2011年4月10日電)外資經濟專家指出,大陸官方近來採取的一連串緊縮政策目前已初顯成效,通貨膨脹壓力可望獲得控制,人民幣也將日趨國際化;同時,日本震災對大陸經濟的衝擊不致擴大,但難免有所影響。
匯豐銀行中國大陸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分別接受中新社訪問時,對當前中國大陸經濟做出上述研判。
屈宏斌告訴中新社,過去 2個月大陸新增貸款量比預期少、重工業生產等過熱領域開始降溫,這些跡象表明中國大陸上調存款準備率和加息等緊縮政策已開始見效。
他認為,至少今年第2季內,中國大陸還應保持目前的信貸收縮力度,如此才能使整體通膨壓力在下半年得到更好控制。
談到人民幣未來走向,屈宏斌指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遠遠滯後於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以及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而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創造一個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的百年不遇的機會。」
他預測,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未來幾年會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謝棟銘對中國大陸通膨的看法與屈宏斌不謀而合。他預測,中國大陸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在6月份達到最高,7月份開始慢慢減退,只要國際油價沒有很大波動,CPI會繼續往下降。
至於日本震災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謝棟銘分析說,亞洲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對日本是貿易赤字而不是貿易盈餘,所以這些亞洲國家對日本需求減弱的衝擊不是很大。
不過,他指出,還是可能會有「日本震災導致產業鏈中斷」的問題出現。
謝棟銘解釋說,日本居於國際產業鏈分工的上游,生產很多核心設備,而中國大陸處在產業鏈的中下游,正常情況下中國大陸從日本進口芯片等高級零組件,透過組裝加工再出口,日本震災可能造成產業鏈斷裂,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汽車行業,因為該行業很多核心設備來自日本。
他指出,「(日本震災造成的)產業鏈斷裂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多大影響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