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23 08:06

西方創投實地考察 驚覺中國「潔淨科技」太先進 錢砸西方企業純屬白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9-23 06:13

來自西方的創投(VC)機構在七月組成一支考察團,實地走訪中國多地,拜訪工廠、與新創公司創辦人與當地創投對話,針對電池、清潔能源及能源產業鏈的最新發展進行了解。這趟考察讓這些投資人更加確信,中國在這些領域的領先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以至於某些來自歐美的企業或資產已被視為「uninvestable(不可投資)」。



(圖:REUTERS/TPG)



共有八家西方創投機構參與此回「中國考察之行」。《彭博社》報導,雖然這些投資人之前已經知道中國在電池與能源鏈(energy ecosystem)等方面追趕迅速,但親眼目睹中國企業在產能擴張、成本控制、供應鏈整合、與政府支持等方面的整體優勢之後,他們開始懷疑歐美競爭者是否能夠繼續生存。

Kompas VC 合夥人 Talia Rafaeli 表示:「每個人都應該親自去看看。」她直言,在看到差距後,投資人不得不質疑歐美同業能否繼續存活。這種疑問不是單純論技術,而是整個商業與政策環境能否支持企業長期競爭。

Extantia Capital 合夥人 Yair Reem 則透露,公司已經決定停止投資西方的電池製造商。他指出,與中國廠商相比,這些企業在成本、規模與供應鏈上完全不具可比性,已經不再值得投入資金。

另有不願具名的投資人指出,中國在潔淨科技 (clean tech) 領域的主導地位,並非單一技術或產品上的優勢,而是整合整條產業鏈、並獲得政策強力支持的結果。相較之下,許多西方的新創公司雖然在技術或創意上有潛力,但因為規模太小、成本太高、政策支持不足,使得它們被投資人視為極高風險甚至不可投資。

根據報導,這些西方投資人對自己的未來投資策略作了些調整。他們表示,若不能在技術創新、成本結構與政策支持上達到明顯差異化,繼續投入與中國企業直接競爭的部門風險極高。投資人越來越看重公司是否擁有完整的供應鏈控制能力、地理上的優勢(例如靠近原料來源或製造中心),以及能否獲得政府補貼或支持。

報導也提到,這並非所有西方清潔技術公司都已遭淘汰,有些仍可能透過差異化定位或專注於細分市場來生存。某些前沿技術,如新的儲能系統、非常規材料、或與碳中和相關的技術創新,仍存在被投資人的青睞。但總體氛圍是:在電池大規模製造與成本競爭這類領域,西方企業的優勢正在被侵蝕。

這種情況引發業界對「哪些資產仍值得投資」的再評估:與其把資金投入成本與產能競爭明顯落後的企業,不如轉向具備創新、政策支持與供應鏈優勢的部門。

整體而言,這趟中國之旅不僅揭示了中國在新能源與清潔科技領域的強勢崛起,也讓投資人更明確地認知到:部分西方產業資產已難以吸引資本,投資策略勢必需要調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