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18 05:23

美中貿易戰下中國就業困境 海基會:大幅裁員可能性愈來愈高

2025/08/17 09:56  
近3年中國出口至美國前10大貨品。(圖取自海基會官網)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暫停期延長90天,海基會經貿處研究「美中貿易戰下中國大陸的就業困境與亂象」,示警新一輪美中貿易戰已經煙硝再起,中國製造業及外銷企業將面臨甚至已經遭遇到關稅升高的衝擊,企業大幅裁員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國人若有赴中國就業、創業的規劃,應謹慎評估。
報告指出,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近3年中國出口至美國前10大貨品,皆與中國製造業所生產的產品相關。若美國未來在關稅談判上持續堆加稅率,對於中國製造業的外銷企業而言,輸往美國市場的訂單將大幅減少,對於企業的經營形成莫大壓力,進而有裁員的可能性,對於中國已捉襟見肘的就業情勢,將是雪上加霜。
據分析,從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於去年11月撰擬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使用者指南》,可一窺美國對於中國進行貿易戰的宗旨。依據上一輪美中貿易戰的經驗,關稅是美國採用的政策工具,可增加美國的財政收入,而中國若為對沖關稅增加的影響,可能實施人民幣貶值的匯率調整,降低對美出口貿易的成本。
海基會經貿處提及,但是人民幣貶值恐造成外資的撤離及消費者信心不足,進而導致中國就業市場的萎縮。由此觀之,面臨即將到來的畢業季,中國失業率預估會再度升高。
另外,近期中國為因應美中相互升高關稅的情勢,提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四穩」,並宣布一系列「穩就業、撐出口」的新措施,包括推動創業扶持計畫、加強職業技能再培訓、鼓勵輸出企業內銷轉型、協助企業降低租金與營運成本等措施。
然而,面對中國就業困境,更深層的問題是就業市場的結構失衡。儘管中國政策鼓勵內銷轉型,但多數製造業勞工缺乏轉型所需技能與資源,短期內恐難以順利銜接至內銷轉型的產業。此外,企業在貿易政策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普遍對招募員工持保守態度,「預期不穩定」構成企業與就業市場的第二層風險。
報告提到,中國就業市場的困境,嚴重影響青年及畢業生的就業,甚至出現研究生比大學生人數還多的「本研倒掛」現象。大學生為避免失業選擇繼續讀研究所,導致碩博士生大增,但是中國經濟下行,就業市場無法提升,碩博士生不斷積累的人數,早已供過於求,反而讓整個就業市場雪上加霜,內卷更加劇烈,更造成高學歷低就的職業錯配亂象。
海基會經貿處評估,面對新一輪美中貿易戰已煙硝再起,中國製造業及外銷企業將面臨甚至已經遭遇到關稅升高的衝擊,企業大幅裁員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加上中國經濟不振持續下行,雖然提出相關「穩就業」扶持政策,但就業市場的結構失衡已無法扭轉。
報告也提醒,面對上述情勢,國人若有赴中國就業、創業的規劃,更應謹慎評估,蒐集更完整的經濟情勢與就業情報,降低相關風險,才不至於得不償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