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16:00

川普關稅恐造成中國商品轉往他國傾銷,歐洲正在準備應對措施。(示意圖,彭博)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川普對中國徵收巨額關稅,可能會給本已飽受貿易壓力的全球經濟帶來新問題,價值 4000 億美元(約台幣13.2兆)的中國商品正在尋找新市場。分析人士警告,低價的中國商品將加劇川普關稅對歐洲的經濟危害,促使布魯塞爾準備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免受來自中國商品傾銷浪潮的衝擊。
綜合《華爾街日報》及《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獲悉,在川普「解放日」貿易攻勢中對中國徵收高額新關稅後,自4月9日起,中國商品將面臨平均約70%的關稅。新的關稅可能會推高美國消費性電子產品、玩具、機械和製造業必需零件等產品的價格。
經濟學家認為,高聳的關稅壁壘還有可能使部分輸往美國的中國產品,轉向已充斥著中國製造商品的全球市場,從而加劇「中國衝擊」,並引發世界各國的抵制。
報導指出,其他國家將很難吸收原本流向龐大美國市場的中國出口產品。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24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約為 4400 億美元。根據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下屬機構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到 2023 年,中國是美國進口鋼鐵產品五分之一的來源國、進口電子產品四分之一以上、進口鞋類三分之一和進口玩具四分之三的來源國,美國91%的進口雨傘都來自中國。
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間降至零,但是,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支出的減少,意味著未售出的商品必須流向其他地方。然而,中國出口激增已加劇中國與世界各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如果出口商試圖將原本運往美國的貨物轉售到其他國家,這種緊張關係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為了防堵中國商品傾銷至歐洲,德意志銀行德國經濟學家溫克勒(Robin Winkler)指出,亞洲遭受的直接貿易衝擊可能會波及歐洲,由於面臨美國強大的關稅壁壘,中國製造商將嘗試向歐洲和其他地區銷售更多產品。
一位歐盟高級外交官坦言,「我們非常擔心這將是與中國的另一個緊張關係,我不指望他們會改變輸出產能過剩的模式,因此不得不為更多的行業採取保護措施」。
野村證券(Nomura)經濟學家什切帕尼亞克(Andrzej Szczepaniak)指出,對中國的關稅遠遠高於許多國家的預期。因此,中國在歐洲傾銷商品的風險將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