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05:30
自從2023年7月新青安上路以來,銀行法72-2比率數就長期維持在26.3%以上的偏高水準,27%以上的國銀家數也多在10~15家間,若考慮已准而未撥貸款的遞延性,限貸令緊箍咒猶在。(資料照)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去年12月底銀行法72-2條比率數降至26.44%,逾28%家數也從前一個月的6家降至2家;再對比央行統計的房貸餘額增速創6個月新低、建築貸款連2月衰退,房市限貸令看似正逐漸減壓。
銀行法72-2條被視為國銀不動產放款「天花板」,即國銀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分子),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分母)30%的紅線,而逾27%則被視為國銀自主管理警戒線。
雖然去年12月逾28%家數從11月高點的6家降至剩2家,比率數也降至26.44%,但分子從15.11兆微增至15.16兆,分母從56.6兆增至57.3兆,分母增幅大過分子,72-2條比率數續降主因是存款增加,透露限貸令壓力減輕、但不動產貸款吃緊狀況持續。
自從2023年7月新青安上路以來,銀行法72-2比率數就長期維持在26.3%以上的偏高水準,27%以上的國銀家數也多在10~15家間,若考慮已准而未撥貸款的遞延性,限貸令緊箍咒猶在。
更令人擔心的是,2022年以來屢創新高的住宅類建案開工潮,預計2026年將進入完工交屋潮,估有近26萬戶、約5.2兆元規模,若以6成5貸款推算將逾3兆元,除非國銀存款水位能夠等幅成長,否則72-2條比率數水位勢難降低;短期間限貸令看似出現減壓跡象、但最大房貸荒還沒到來,屆時若引發難測的骨牌效應,72-2條恐得被迫檢討調整。
(高嘉和)